返回第2331章 游击队  最后的三国2:兴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331章 游击队 (第2/3页)

的问题,甚至于诸葛亮绞尽脑汁地发明出木牛流马来,也无法彻底地解决前线粮荒的问题。

    如果魏军要进攻蜀国,他们同样也会面临和当年蜀军一样的困难,他们进入汉中的军队越多,困难就会越大,这个问题如果无法得到解决的话,那么魏军伐蜀,最终也会面临同样无疾而终的局面。

    姜维之所以会选择敛兵聚谷的计划,其实这一招也是从魏国司马懿那儿偷学来的,姜维历次出兵伐魏,最头疼的事就是魏军的坚守不出,这样的持久战姜维根本就打不起,粮草不足姜维只能是要求速战速决,而魏军大多的数的时候,都会屯兵于要塞,采用司马懿一贯使用的龟息大法,将蜀军拖得是精疲力竭,最后只能是含恨退兵。

    魏军可以这么打,那蜀军为何不行呢?

    所以姜维在制定汉中防御计划的时候,照搬的其实就是司马懿的战术,司马懿在关陇防线上,也从来没见他在祁山,在散关,在秦岭的第一线防御阵地上屯驻重兵,而是将主力放在天水、陈仓、长安等相对靠后一些的位置上。

    蜀军的每次北伐,前期出山之后,基本上不会遭遇到有力的抵抗,进展十分顺利,但一旦和魏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往往是攻击乏力,毕竟以蜀军的攻坚能力,想要拿下天水陈仓这些防御重镇,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战事久拖不决,蜀军最后只能是因为粮尽而被迫撤退,所有的进攻几乎都是一个虎头蛇尾的结果。

    司马懿之所以不采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打法,将魏国的防线前移到秦岭一线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关隘虽然险要,但是道路艰险难行,大量屯兵的话,后勤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何况,司马懿根本就地法预料到蜀军何时会来进攻,长期驻守的话,只会让魏军兵困马乏,战斗力下降。

    而屯兵于天水、陈仓、长安一线,这些地方既是要塞城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