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4章 时移势易 (第2/3页)
运漕运,排在第二位的是大型辎重畜力车辆,排在第三位的才是人力运输,但受到条件所限,水运漕运得有河流水系来做为保障条件,黄河渭河水系虽然也能运输粮草,但却是季节性的,最起码冬天河道冰封之时,就无法实现漕运。
同样的道理,畜力的车辆也必须是在平原或者是道路条件允许的丘陵山地才能进行,像秦岭这样险峻的山路,许多路段是车马所无法通行的。
所以邓艾思前想后,还是决定重新启用独轮车这种人力车辆来进行运输,至少也要比单纯地依靠人背肩扛的方式要先进得多。
但尽管如此,民夫的数量依旧是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前线的粮草供应充足,后勤补给必须要跟得上才行,现在关陇一带囤积的粮草,已经是足够十万大军两年之需的,即使现在关东地区不再向关中运送一粒粮食,魏军也可以保证在两年之内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不过这个保证也仅仅只是局限在关陇的范围之内,随着战线的向前延伸,魏军的后勤补给困难也会成倍地增加,邓艾可没有忘记当年诸葛亮屡次伐魏是如何失败的。
事实上,在魏国这边,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正是诸葛亮凭借着一己之力,改变了魏蜀两国之间的局势,在诸葛亮北伐之前,许多人甚至都不相信蜀国有能力向魏国发起进攻。
然而诸葛亮在魏国太和二年的北伐之中,一举攻占了魏国陇西三个郡,引起了魏国上下的震动。
在其后的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六度出兵,虽始终未有斩获,但魏国却始终是如临大敌,就算是司马懿担任雍凉都督的时候,都无法攒其锋,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而是采用坚守不出稳守不战的方式,拖死了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的失败的原因魏国方面也进行了总结,没有人认为是诸葛亮的能力不足指挥失误,而恰恰相反,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