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三十四章 日益贫瘠的土地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百三十四章 日益贫瘠的土地 (第2/3页)

不能!

    岳飞等人都一脸崇拜地看着西门庆,心中暗中庆幸。跟着师叔出来游历天下,当真好涨见识!

    焦挺早就习惯了西门庆哥哥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他看着岳飞等人的神情,心中笑道:“一群没有见识的少年人!西门庆哥哥的能耐,岂是你等所能明白的?今世你等能得西门庆哥哥的看重和提携,当真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西门庆此时可没有心思在岳飞等人面前故意显露学识,让这些汤阴县的乡下少年佩服得五体投地。

    西门庆骑马行走在栎阳县的土地上,看着道路两边的乡村和麦田,陷入了沉思之中。

    读过大学,接触过相关知识的西门庆记得,自盛唐以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就逐渐衰败,长江流域经济崛起。中国的政治文化重心东移,长安失去了首都地位。

    自唐以后,长安就再也未能成为全国nn的首都。

    古老的华夏文明是发源于黄河流域,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也曾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

    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历史学家说,这是因为北方频繁出现战乱,经济遭到了破坏,所以历代nn不得不把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可是,北方的战乱并非都是因为游牧民族入侵,很多时候是内乱。

    为何北方容易出现战乱,而南方却少有大规模的内乱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往往是农业的发展和土地问题决定了国家的强弱和社会的稳定。

    西门庆记得有一种说法,中国这两千年来政治文化中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变迁,不过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一次接力而已。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爆发地几乎全部集中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而这些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