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三十六章 赵良嗣的艰巨任务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八百三十六章 赵良嗣的艰巨任务 (第3/3页)

己的责任,太尉童贯决定放弃刘延庆父子,将兵败的责任全都推到刘延庆头上。

    童贯上表说,刘延庆擅自撤兵,不战自溃,现在云中燕京仍未收复,如若不严惩刘延庆,恐怕会让军中将士不服,难以再令行禁止。

    道君皇帝赵佶被童贯的上书激怒,下令将刘延庆下狱,准备开刀问斩。

    刘延庆为了保命,将自己请求撤军,太尉童贯批准的往来文书呈给了道君皇帝,以此为自己辩解,证明临阵撤军非是自己一个人的决定,太尉童贯也知晓此事。

    道君皇帝看了刘延庆呈上的文书后,认为撤军虽然不是刘延庆一个人的决定,但身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刘延庆依然对宋军撤退中的溃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因此,刘延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朝廷贬到筠州流放。

    童贯接到马扩传来的消息,准备与金军谈判时,陪金使去京城谈判的赵良嗣再度从东京汴梁城返回雄州,受命赶往燕京城,继续与金国谈判交割燕云之地。

    童贯见了自己这个心腹赵良嗣,也将收回燕京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大宋朝廷两次北伐都是大败亏输,数十万宋军精锐被辽军歼灭殆尽,在金、辽两国那里可谓是丢人现眼。

    按照宋、金两国联盟协议,本该由宋军攻取的燕京,宋军竟然无法攻克,不得已请金军入关攻下了燕京。

    可以说,宋军无能糟糕的表现给两国之间的谈判制造了许多问题,宋使赵良嗣实在是没有多少底气。

    然而,就是在这种被动尴尬的条件下,宋徽宗君臣居然还想在收回燕京时,一并收回金国并未承诺割让的营州、平州和滦州。

    宋使赵良嗣真是头大如斗,只得硬着头皮奔赴燕京城与金国君臣谈判。

    此时的燕京城里,以前的辽国重臣左企弓等都苦劝皇帝完颜阿骨打不要将燕地割让给南朝宋国。

    军中诸将也是议论纷纷,认为自己流血流汗打下来的土地,为何要便宜了那软弱无能的宋国。

    虽是如此,完颜阿骨打还是有心遵守诺言,与宋国协商解决燕京归属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