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三章 吴玠与刘锜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九百九十三章 吴玠与刘锜 (第2/3页)

州楚军在渭州与镇戎军交界的瓦亭寨接应曲端军,与西夏军展开了激战。

    这一战,渭州楚军再次大败,许多将领战死沙场,以至于吴璘临危受命,与兄长一起担负了守城重任。

    渭州城地处边陲,城中之人有尚武之风气,即使是卖肉的屠户,也敢自称“镇关西”。

    因此,面对重重包围渭州城的西夏军,渭州城里的百姓们并不慌乱,大多骂骂咧咧地帮着官军修筑城防,搬运守城物资。

    渭州城百姓之所以不惧城外的西夏军,一者是因为曲端、吴玠、吴璘等将指挥若定,已经带兵打退了西夏军的十几次进攻。

    二者则是渭州乃朝廷在陕西五路的边防重镇,当年西军名将小种经略相公曾长期领军驻扎在此地。满城军民都知道朝廷不会放弃渭州,一定会派遣大军前来解围。

    渭州军民所料不差,同知枢密院,陕西五路宣抚使童贯已经向陕西五路发出命令,要求各路将领发兵解渭州之围。

    得到童贯的命令,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等将都派出兵马增援渭州。

    楚国新立,兼之汲取了宋朝军事失败的教训,并未推行以文制武的政策,更没有由枢密院下发木图,要求前线军队按枢密院设定的路线进军。

    同知枢密院,陕西五路宣抚使童贯只是向各路下达了开战命令,却将更多的军事指挥权下放给了各路经略使。

    有了朝廷的放权,陕西五路经略使顿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四面八方向西夏军杀了过去。

    熙河路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设置的经略安抚使路,楚国成立后沿袭旧制。

    熙河路治熙州,辖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兰州、廊州、湟州、西宁州八州及通远军、积石军。

    熙河路位于泾原路西边,北接西夏国,西接吐蕃,若是东边的泾原路全部落入西夏军的手中,则熙河路会陷入西夏国的包围之中,难以自保。

    因此,得知镇戎军失陷,西夏军主力已经兵围渭州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