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联美抗法 (第1/3页)
等到秘书汇报完关门走后,墨索里尼才缓缓坐下,坐在那里默不出声,和齐亚诺父子三人目光对视一番,又无奈的低下了头,用左手揉着额头。
三人之中最先打破沉默的是老齐亚诺,这位老政客敏锐的抓住了这份致函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法国的冒险行动的目的就是旨在夺取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通过摧毁德国的工业,来瓦解德国,利用对德国的胜利来缓解法国国内日益紧张的财政危机。
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三国,都面临着来自财政危机的困扰,急需德国的战争赔款。《巴黎和约》中明文规定,德国需要用金马克支付所欠各国的战争赔款。这里的金马克,可不是贬值的帝国马克和金马克纸币,而是金马克金币,也就是俗称的黄金。
先不说德国是否有无如此巨量的黄金储备,就算假设德国能够偿还得起,在偿还完赔款后,还会剩下多少黄金,来充当政府信用或稳定币值?恐怕德国还完钱后,也会因为信用崩溃而导致国家瓦解了吧!
既然没有足够的金马克,那么能走的道路只剩下,减免赔款和商品抵债这两条。国联曾经多次组织会议商讨减免德国赔款,但因为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反对,而陷入僵持。能走的路只剩下商品抵债这一条路可走,德国提供的商品中,能够充当抵债物品的无非就是粮食、马匹、煤炭、机器设备等,至于附加价值更高的汽车类工业产品则被拒之门外。
协约国成员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仅选择自身缺少的商品进行抵债。如果接受了德国的汽车充当抵偿品,那么法国的汽车巨头雷诺公司就会因为缺少市场需求而倒闭。
出于保护市场的考虑,充当抵债的商品被确定为工业基本原材料。德国所生产的商品中,德国每年要拿出四分之一用于偿还务。这意味着什么?
这样做意味着德国工业会缺少四分之一的原材料,这意味着德国工业的衰退,也意味着德国人民会经历饥饿,会经历一个商品匮乏的时代。
一旦德国承受不住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