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队伍内的不满 (第1/3页)
一战后,弥漫盛行的民族主义深深的影响着每个国家。在执着追求民族自身利益优先的情绪下,欧洲各国显现出更加极端的分裂主义和排外观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员自由流动深受限制。在一战前,一名普通的游人可以自由前往英国、法国又或者是美国。但一战后,全部都变了,战败国表现出了极端排外主义情绪,战胜国也保持跟进建立起严格的签证会审制度。
鲁尔危机爆发已有两个星期之久,没有什么赚钱的路子能够比一个国家制度的崩溃来的更容易。面对无人声援的囧境,德国政府干脆破罐破摔对赖着不走的法军采取消极抵抗的政治策略,通过无节制的滥发货币来进行自杀式地反抗,本就因鲁尔区被占领而大幅贬值的马克在国际市场上的汇率报价也是一跌再跌。
很明显,德国的经济体系崩溃了,政府信用也丧失殆尽。接下来的事,无非就是德国政府向世界宣布破产,拒绝偿还一切外债。齐亚诺身临其境的能够感受到这个时代给人民所带来的痛苦,德国政府的办法亦是伤人先伤己,同归于尽的极端措施。
就是这种同归于尽的极端措施,反而得到了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工业资本的大力支持与极力鼓吹。先不说滥发货币会导致什么样灾难性的后果,起码现在英国是准备亲自介入到这场危机中来了。英国大使一改往日呼吁双方克制的陈词滥调,直接对法国进行猛烈谴责,并要求国联各理事国共同制裁法国、比利时两国。
面对英国发出的邀请,意大利参议院在墨索里尼首相强而有力的压制下,暂时放弃了逢法必反的思想原则,并同意法西斯内阁作出暂不表态的回复。和意大利王国一样,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等国都只作出对法国象征性的批评,根本没有实质动作。反而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三国公开表示支持法国的军事行动。
有一群小弟支持的法国根本不理会英国的制裁,反而更加肆无忌惮的抢运鲁尔区的产品和原材料。也许是对德国政府消极抵抗的爆发,法军在一些地区开始公然进行抢劫、绑架和勒索,枪杀德国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