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白糖的匮乏 (第2/3页)
农民变成劳动所得的工人。
以目前意大利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科技水平来看,生产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一个国家所需要的粮食不仅仅要满足国民的胃口,还需要满足牲畜的需求。牛羊骡马,猪狗家禽,能够提供劳动和肉食的牲畜也是要吃粮食的。幸运的是意大利的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肉食的供应量也比较少,牲畜所需要的粮食也是比较少的。若是按照后世中国的标准,一个人每年平均250的肉食配量,那么光牲畜所吃掉的粮食就比意大利全体国民吃掉的粮食还多。
意大利自产的粮食只能满足国内百分之七十左右,也就是说按照一位居民一天最低需要1的粮食才不至于被饿死的标准,意大利王国在战后有3900万人口来计算,意大利王国一天就要消耗39万吨的粮食,加上生产用粮食和牲畜口粮约合一天4万吨的粮食!一天4万吨,一年就需要1460万吨,接近1500万吨的粮食需求还只能说是勉强维持生活的最低标准。
意大利的粮食产量还未经历过大德鲁伊和基因工程的洗礼,受到国内化工行业产能不足的制约,就连意大利想用化肥去续命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因为进口化肥的成本比使用进口化肥生产出粮食的收益还要高!意大利能在耕地面积狭小和技术落后的同时生产出1000万吨左右的粮食,已经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了,起码国王和贵族是非常满意的!
至于弥补粮食缺口,那就只能向国际买了!一战前,意大利是大量进口俄罗斯的粮食,到了战后,意大利最大的粮食交易伙伴就变成了英国和美国。
英国每年都会从印度输送500万吨的小麦到意大利,美国则会向意大利输送1360万吨的面粉和玉米。千万别感谢美英的好心!这些粮食当然不是白送的,而是需要用外汇去购买!
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意大利王国自然能承担起进口粮食的巨额负担,可当遇到了国内政局动荡和工人大罢工的时候,这几乎就是要命的事情。如果再加上外债到期等等因素,那么意大利王国只能选择减少进口粮食,而减少进口的灾难性后果,就是人民要忍饥挨饿!
国民生活物资匮乏就是更好的表象,齐亚诺家族身为显贵,却在里窝那的市场上买不到食用糖,而只能用糖精去代替!显贵之家皆是如此,那么基层百姓便更不用说了。
当从母亲口中听说,里窝那的生活物资已经匮乏到了每日限量供应的程度,齐亚诺才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