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危机四伏 (第1/3页)
“崩盘了,真的崩盘了!”
开盘不到十分钟,债券市场的交易几乎是趋于停止,只有不断加挂的卖单而无买单。大盘疯狂的跳水,交易大厅内,经理手中接过客户的出售票据叠垒如小山一般高。
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崩盘,市场内的投机者纷纷选择退出避险。先是从债券市场中抽身,接着便是从股票市场中的逃离。
债券市场崩盘的恐慌,逐渐波及到了证券市场中。二月十四日米兰证券市场开盘一小时后,随着罗马商业银行大单抛售安萨尔多公司的债券股,证券股市也迎来大幅性的下跌。
大单永远是金融市场内的决定性力量,首先动手的是商业银行,出于避险性的考虑,银行抛售工业企业流动抵押股份从而引发了连锁性的反应。紧跟商业银行脚步的是金融投资集团。金融投资集团也开始抛售手中持有的工业企业股份。
这像极了金融危机的预演,也许是危机爆发的前兆。事实上,这就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开端。
在国际殖民体系内,意大利是帝国主义列强当中最弱的环节。占有的殖民地最少,就意味着市场最小。而市场需求过就会导致意大利的工业发展是没有后续动力的。缺乏后效的工业,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落后。而建立在落后工业基础上的金融市场注定是脆弱的。
意大利的金融危机在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便埋下了隐患的祸根。而战后爆发的大规模工人罢工运动,更加严重的伤害了实体工业的发展。以至于金融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在股市上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但是经济规模小也有其好处,危害性恢复速度快。齐亚诺正是利用了意大利金融体系上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在估量后果后。才敢悍然发动对意大利债券市场的攻击。
若是放在纽约或者是伦敦的国际市场上,这几万手的筹码不过是毛毛雨,不到一天就会被那些财力雄厚的真“资本家”吃的连一丝骨头渣子都不剩。不过在意大利国内,几万手的抛单那就不一般了!
信息交流不便捷的时代,对消息的隐瞒还是有些用处的。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接到了投资经理的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