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合成化作战  意呆的野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九十八章 合成化作战 (第2/3页)

只得将部队均摊到细长的防线上,命令部队依托堑壕布防,而奥匈帝国脆弱的防守正给了勃鲁希洛夫可乘之机。

    安德烈波洛涅夫向齐亚诺回忆道:“那场战役,我们集中了全军所有的火炮,经过凶猛而短暂的炮击后,我的骑兵部队便开始向敌军阵地冲锋。”

    “奥匈帝国的堑壕防御给你们带来了多大的伤亡。”齐亚诺详细的问道。

    “几乎没有。配合我部进攻的炮火,打的非常猛烈,纵深射击时摧毁了敌军大部分的火力点。我的部队一口气攻占了敌军三道防线,直至撞上了敌人增援的预备队,我部攻击才停下来。”安德烈波洛涅夫一脸自豪的说道。

    “那你们的各个兵种之间又是如何配合的呢?”齐亚诺希望能够很深入的了解合成化作战的精髓。

    “所有的部队都运动起来加入到进攻之中,这是合成化作战的核心。而能发挥出运动能力的前提则是要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安德烈波洛涅夫如同教导学生似的,毫无保留的讲述他对勃鲁希洛夫的合成化战术的理解。

    “在进攻时,勃鲁希洛夫将军要求我们全线多点进攻。只要有一点突破,我们的兄弟部队沿着打开缺口涌入一直向敌人的腹地进攻。在短短几天内,便将战线推进了70。就这样奥匈帝国20多个师被我们切断了退路。”

    “那怎么能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呢!”齐亚诺向安德烈问道。

    “先对敌军进行消耗,然后部队要进行运动,技术兵器要进行集中。例如,在200的战线上我军拥有1000门大炮,平均每公里不过5门。而敌军拥有200门大炮,我军相比敌军不占有优势。但将1000门大炮中的200门集中起来攻击一点,那便产生压倒性的火力。”安德烈将军用手比划着同时不忘叮齐亚诺嘱道:

    “进攻一方伤亡肯定是惨重的!”

    “合成化作战的是为了歼灭敌军的力量,而不是只为击溃敌军。我方参与进攻的55个师损失惨重但建制尚在经过补充仍能重新投入战斗,而奥匈帝国的20个师可确确实实是损失殆尽了。此消彼长,最后赢得胜利的一定是我方!”

    齐亚诺深知这次反攻正是合成化作战最好的体现,此役给予了奥匈帝国沉重的打击,此役中奥匈帝国的40个师被击溃,20个师投降被俘,丢失了乌克兰大部分土地以及成千上万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罗马尼亚因此加入到了协约国当中,对奥匈帝国宣战。

    苏联在未来的军事理论研究中定会将合成化作战演变为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