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章 救赎兵团  意呆的野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零章 救赎兵团 (第1/3页)

    “意大利的救赎兵团怎么会是外国人?”齐亚诺疑惑的问道。

    “外国人,并不太恰当。”安德烈将军重复了一遍“没有国际,准确的说他们应该是一群无国籍人士!”

    “什么,无国籍人士?难道他们是一群”齐亚诺到救赎兵团的所作所为,怎么会是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呢,所以又把话到嘴边的“国际战士”词汇咽了回去。

    “他们是战俘又或者是暴徒。”安德烈像讲故事般的说道。

    虽然阿尔卑斯山将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分成了两块文化完全不同的地域。但阿尔卑斯山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交融的地方。

    相比较罗马与维也纳的恩恩怨怨,十个世纪以来,拉丁人与日耳曼人都在阿尔卑斯山区相互繁衍相互融合,形成了特殊的阿尔卑斯高地民文化。意大利对奥匈帝国的仇恨,在这里可不会出现。

    生活在这块地区的人即会说德语也会说意大利语,外貌长相也大概一致。单单一道边境线,又怎能区分两国的差异呢!

    随着世界大战的爆发,生活在阿尔卑斯山区的意大利人被意奥两国各自征召入伍为国而战。

    由此阿尔卑斯山民组成了,凶悍的山地兵,精锐的滑雪营,勇敢的突击队。这些部队在惨烈而又拉锯的战斗中相互厮杀,阵亡或者在战争中被俘虏。

    救赎兵团就是由战争中被俘的阿尔卑斯山区的意大利人组成。

    为了弥补日益严重的人力损失,奥匈帝国将战争中被俘的阿尔卑斯山民改编后,以劳工营的形式被派往到了乌克兰与罗马尼亚的战场上。

    比起“温和”的山地战场,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东方战场要残酷许多。双方往往会不要命的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企图利用凶猛的进攻而将对方彻底击溃。

    在乌克兰西部的战场上,俄罗斯帝国营救出了许多被奥匈帝国俘获的意大利“盟友”。

    可接受俄罗斯的解救是要付出代价的,俄罗斯帝国要求这批被解救出的意大利战俘履行协约国同盟关系条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