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钉头画魂书 (第2/3页)
院上空的元气,如丝如针,密密麻麻,宛如一张泼水不进的巨,说不出的诡秘奇异,令人无法琢磨,难以寻到空隙。
一念及此,白玉京不由叹道:“此阵不愧为三大困阵之首,果然与众不同。”
听得出来,连一向积极乐观,遇事不急不躁的白玉京,在此时都不免有些情绪低落。
道林和尚亦哀叹连连。
场间的气氛立时变得萧索低沉起来。
只因他和白玉京都清楚的看到,吕光的本命神魂已停在正屋门口,约有一刻钟的工夫了。这么长的时间,吕光竟是丝毫不能再向前走上哪怕半步,可见这座大阵,的确有其不凡之处,非等闲之力可以破去。
几人束手无策,站在原地,均满面愁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白头村,北行三十里,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峰。
山名,寒来峰。
夜,即便是夜晚,这座小山的上空,也依旧有云霭漂浮笼罩。
峰顶上竟有一户人家。
刚吃罢晚饭,屋里有位身穿袈裟的老僧,正在入定观想。
道人!
此人居然是一个修道者。
没过多久,便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和尚,从屋外走到老僧身前。
“师父,徒儿化缘回来了。”小和尚手里捧着一个金钵,弯着腰,高高举过头顶,呈到老僧眼前,恭敬说道。
“钱财污臭,却不可或缺。”老僧犹在闭着双眼,轻声叹道。
“师父,我等是修道者,本该视金银财宝如粪土,为何您总是命徒儿去做这样的事?”小和尚面带犹疑,鼓起勇气问道。
老僧睁开眼,目光温和的瞧着小和尚,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道:“修道者虽不凭外物,但财侣法地却是缺一不可。如今我们盘缠寺若想再现上古时代的辉煌,必须要入世红尘,渡人传道,为师虽说是在命你化缘,然你的缘又是怎么化到的呢?还不是施善心,得善果。”
小和尚觉得老僧说的果真有道理,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以往他总是对老僧,畏惧如虎。
但今夜他察觉到老僧似是心情不错,因此便问出了一直以来藏在心间的这个疑惑。听完老僧的解释后,小和尚更觉师父是得道高僧。
可是他想不明白,像师父这样深明道法的高僧,为何甘愿置身在这么一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孤山。
小和尚虽但下山化缘,听了不少红尘事,知晓当今天下,乱象已起,正是像师父这等高人一展宏图的大好机遇。
他知道,师父一直都想重振盘缠寺的声威,让这个在上古时代曾名动十九州的修道门派,重新显露在世人面前。
这是师父的心愿。
不过,他们在这寒来峰待了足足三年,这个目标看上去却是越来越远。这段时间,他每逢十五,就会去往一个个小山村化缘。
当然,人口密集的城池,他也不敢去。
他是和尚,头无寸毛,异常显眼,如若被靖道司的人发现,非得是被擒拿归案。他遵从了师父的嘱咐,只去小地方,小村庄。用师父的话来讲,这就叫农村包围城池。
山村小户的人家,终究民风淳朴,只消能给他们带来福祉,一般都不太会对修真者众口相传的邪魔外道有什么抵触之心。
小和尚始终贯彻着师父制定的路线方针,这三年来,他做的很好。方圆三百里,大大小小的山村、寨子,他均已走了个遍,做了不少善事。
如今明空法师的名号,已在这片大山,人尽皆知。
明空便是他师父的法号。
小和尚立身在屋中,看着桌上摇曳晃动的烛火,遐思畅想。
“徒儿,你过来。”不知何时,明空法师竟已是从椅子上起身,走到饭桌前。桌上横着一幅画,他微垂着头,轻声唤道。
小和尚浑身一个激灵,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下意识的抬起脚,一步步走到他身边。
“徒儿,你见过这幅画上的人吗?”明空法师含笑问道。
小和尚一脸茫然的低下头,向画卷看去。
却见这幅画上,画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
小和尚皱起眉头,仿佛在思索。良久后,他摇了摇头,老实答道:“回禀师父,徒儿不曾见过此人。”
明空法师微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