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鞑子骑兵(二) (第2/3页)
上的衮衮诸公,碌碌汉臣!王复说道:
“大人诚哉斯言!每次老夫奉命出征,朝廷不是各种旨意瞎指挥,就是各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么传来圣旨要全歼某个鞑子王公贵族,要么是南辕北辙的前去征讨敌人,要么就是让我们一逃再逃,身边还要跟着苍蝇似的监军太监指手画脚,绝少让统兵将领根据战场形势独立指挥的,一方面,我军相对于鞑子来说,本身战力就相差甚远,再加上朝堂上伸进军中的手脚,这仗,打赢了才真的是稀奇事,打不赢反而是正常的!”
王复发泄了一下心中牢骚,回过头来继续说道:
“要说破敌,也不是没有办法,老夫有内外二策,内策则是需革新大宋军政制度。朝廷要制衡将领,这没问题,毕竟若是统兵将领有异心,的确会给朝廷造成灾难,但是绝对不能派外行太监来瞎指挥将领作战,其次,要杜绝朝中不同势力伸手指挥在外带兵打仗的将领,甚至皇帝也最好不要干涉将领的指挥!”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复悄悄看了看张贤,毕竟臣子论君王是非,这算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一看张贤在认真聆听,毫不介怀的样子,放下心来,就继续说道:
“这外策嘛,我军与鞑子作战,就是加强军情收集,往日我们和鞑子作战,不知鞑子何日来犯边,不知鞑子寇边目的是抢一票财物还是要攻城略地。反正我大宋这边就是有警则出兵迎敌,无警则收兵休养,完全处于被动。其次是我军要扬长避短,尽量避免和鞑子骑兵对决,尽量采用坚城固守、偷袭、利用地形地利克制鞑子骑兵的长处!老夫能说的,便是这些,不知大人有何见教?”
张贤对着王复点点头,说道:
“王教头,见教不敢当,本官目前来说,还从未与鞑子交过手,而王教头早已经是声名在外的名将了,我们只是探讨。王教头说的句句在理,这也是经过将士们血与火,舍命拼杀得出来的经验,这些本官没有任何疑虑!但是,本官想补充几点,还请王教头看看是否可行?”
张贤顿了一下说道:“这第一点,内策不是问题,因为本官将来也没打算受朝廷节制,不存在被朝廷指手画脚的问题。第二点,在对付鞑子的方略上,本官要补充一点,鞑子骑兵吃过几次亏,就绝对不会再派大规模骑兵到崎岖山区、丘陵去和我们的步兵作战,也绝对不会在坚城下与我们作战,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敌人是不会有那么傻的,我相信他们也懂得扬长避短。如果我们想要北伐,想要一统华夏,再造乾坤,那么和鞑子骑兵在平原、甚至草原对决,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本官好读兵书战策,总结出历史上步兵对付骑兵的三个方法:
“一是运用战车结阵,阻挡骑兵冲锋!”
“二是密集长兵结阵,也就是手持长兵器的阵型,鞑子有遇阵不攻的说法!这就说明,鞑子惧怕这种战阵。”
“三是构筑障碍,到了平原甚至草原,千里之地一马平川,无遮无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