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给出的主意 (第2/3页)
低迷,这次闹事的主要是跟随刘光烈、关师古走的人,他们手下的人员多是从秦凤路那些地方来的,当时家属跟过来,在长安城中有两三万人。”吕天山神情严肃地说道:“这一次,刘光烈他们特地把家属都留在长安,一则是担心汴梁危险,二则是想留下点闹事的由头。”
杨志笑了起来,揶揄道,“就这么简单?这些人的名单应该都在名单里,你说说名单外的事吧?”
吕天山尴尬不已,摸着短须一脸难堪,杨志忍不住大笑;吕天山无奈地说:“我查过了,王庶、刘光烈两次撤走的时候还征集了大量的民夫押送粮草,这些人到了汴梁都被编入军中,但是决没有我们看到的那样多。”
杨志颔首问道:“是王庶、刘光烈利用长安的户籍吃了空饷,还是在闹事的人中有人浑水摸鱼?”
赵季陵只能暗叹,杨志看似粗莽,实际上心计非常深沉,转眼之间便抓住了关键的东西,在问话的当中留下了伏笔;现在战乱已起,就算是王似一直补贴的也就是官府正式招募的人,说白了就是按照兵部规定一州应该驻扎多少人,至于像刘光烈的军队,已经很大一部分算是私军,官府连士兵的军饷都不会拨给,一切靠刘光烈自筹。
吕天山斟酌了一下说:“浑水摸鱼肯定有的,但是现状就是如此,王庶和刘光烈不把人放回来,这些人家的生存都成问题,我们作为当地的官府不能解决。”
杨志问道:“按照人数来说,王庶带走的才是绝大多数民夫,为什么快一年没有闹事?”
吕天山额头渗出了冷汗:“当时王庶并没有把这些人编入军队,在汴梁那边还是按照民夫发放工钱,可是这次一起编入了刘光烈的人马。”
一年的时间,人在汴梁,工钱送到长安家里,肯定有人在办这件事;杨志笑笑问道:“是官府还是钱庄在计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