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七十七章 问策3  元末新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七十七章 问策3 (第2/3页)

  “大人差遣,小人敢不从命!”

    “甚好,甚好!”于志龙哈哈一笑。谢林听了于志龙一番话,心内又惊又喜,这人所言皆是涉及民生大事。

    当是时,各类匠籍民户深受其苦,各级上吏盘剥日甚,终日辛劳所得根本难以养家糊口。民怨久积,当长期食不果腹后,一旦赶上大灾,朝廷救济不力时,必定如火山般爆发。底层民不聊生的现状,上层权贵不是不知,只是在其眼中,这些不过是牛羊一般的汉民,生来就该是如此,屁股决定意识,自古皆如是!

    谢林因长期为县尹,他还算是知民生的基层官吏,对此自然深有感触,这也是他下定决心跟随于志龙的一个原因。

    “属下还有疑问,恳请大人解惑。”

    “哦,尽可道来。”

    “大人若要大举起事,必然是要四方众人鼎力响应,只是单纯依靠这些匠户、军户、农户等,不过是有了士卒之源,但是财物之助却不知从何而来?”

    听到谢林提出军资所出,赵石等人都来了兴趣。座下脑筋转得快的已经意识到未来建军、作战单凭吃大户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吴四德、黄二还懵懵懂懂。

    “此事我尚未有周详考虑,不过重新分配田亩,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办学教民应是应有之意。不知谢县尹何有教我?”于志龙坦言。

    “汉高祖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郦食其,唐太宗有长孙无忌、魏征、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萧禹,此皆名臣,唯英主方可用之。彼辈虽出身不同,但皆是通古今,识时务,晓文章的俊杰。绝非粗鄙之士可比。另外各地士绅家中资财无数,族人亦并非全是冥顽不灵之辈,明智俊杰之士不少,若能得其鼎力支持,何愁大业不成?属下以为前路艰辛,诸项繁多,还需这些才俊之士和贤达士绅相助方可成事。”

    谢林说的巧妙,他意识到成大事者单凭一腔热血的最底层的农户靠不住,还需士子、大户的有力加入方有希望。不过在座的几乎都是村野之人,想让他们取得共识可难说,但是于志龙能说出驱除鞑虏的志向,定下比较可行的分田、分物、取消匠籍、撤换里正、坊官等策,说明他是明事理的,眼光与座下武将自不可以道里计。

    自古皆称士农工商,历朝历代皆以士为先,不是没有道理的。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因为受过学,知道古今事,有了一定的分析办事能力。其中的才俊之士能够在天下大势中起到相当的引导作用。

    当然作为士子的一员,谢林也希望能够在于志龙身边形成一个士子才俊的圈子,既能大大增强谋划行事的力量,也有利于加强自己在于志龙身边的话语权。至于各地大户士绅因为广有资财和人脉,无疑是一支能下蛋的金鸡。杀鸡取卵,智者不取。

    有民得兵,有才俊得文武良臣,有士绅得钱粮,三管齐下,才好成事!

    座下之人虽然不通文墨,但是汉高祖、唐太宗的故事还是耳熟能详的,众人皆知他们手下的谋士如雨,干将如林,其典故在走街串巷的说书人中已不知听了多少遍。诸将当年也曾深深陶醉其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