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农为先2  元末新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农为先2 (第2/3页)

同商定即可,毕竟社不同各人出力的多少也不同,不宜一刀切。还有,劳心者亦得有所得!”于志龙说到这,看向谢林,“如何尽快拟就大纲就需谢县尹多操劳了!”

    “长者令,不敢辞,固所愿耳!”谢林赶紧欠身回道。

    随后谢林直身道:“耕作之事,若要快捷、省力,离不开牛马之力,农具之擦拭保养。属下以为凡照顾牲畜和农具得力者同样应以劳者待之,而妇孺虽然体弱,然在饲喂牛羊,家禽诸般事项也能尽力,当酌情计其劳,不知可也?”

    “大善。”于志龙赞道。

    “另城南,城西多丘陵,多山,多滩涂,属下以为不妨鼓励流民多播种牧草,以便蓄养牲畜和家禽,多种速生木,以便今后可取柴薪,这植株之利皆归所出力者。如今城内外民口大增,这到了冬日的取暖就是大问题,若不早做筹算,单靠山岭上现有的草木恐难持久。”谢林继续奏道。

    于志龙和田烈齐声赞叹:“难得谢县尹心细如发,此当行之,勿迟!”

    于志龙原先是起了个大纲概要,与谢林、田烈一番详谈后,考虑到这些细节顿时头痛。打了胜仗后,自己反而觉得更加有了压力。民事急如火,诸般事务也是耽误不得,要想让手下这些军民吃饱穿暖真是不易。

    其实谢林心里更加诧异,不料于志龙对农事知晓不少,特别是筹划核算居然颇有条理,就算是与经验颇多的户部员外郎也不相多让。自己以前空有力气却无县达鲁花赤乞蔑儿等的有力支持,只能尽力维持本县运作,如今难得于志龙如此关切民生、民政,自己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现在靖安军不过拘于一小县,倘若真有龙腾于野时,自己跟着于志龙必能水涨船高,尽展抱负!

    元史:员外郎三员,从六品,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凡贡赋出纳之经,金币转通之法,府藏委积之实,物货贵贱之直,敛散准驳之宜,悉以任之。

    田烈这次与两人深谈,不禁对于志龙更加高看,谢林之才他早已知之,如今见于志龙提出一套套民事纲领,颇合如今的现状,部分内容思虑之周远超元廷胥吏,虽然缺少一些细节考虑,但是于志龙身为一方主将,这些细节本就是应该由谢林等手下之人去补充、完善的,于志龙只需把握方向即可。

    一个能治军,又知民事的将领在这乱世中究竟可以走得多远,田烈寻思着,心中起了波澜。

    田烈想着心事,于志龙突然对他道:“先生德才高雅,我厚颜一事相求,不知可也?”

    田烈一愣,赶紧欠身道:“将军何需如此自谦,老夫粗读几年贤者典册,安敢当得起将军盛誉!将军尽可吩咐,小老自当竭力!”

    “有劳了,我战前曾选部分聪慧童子和军士子弟请先生育之,如今还是深感军中粗鄙者众,军中行文几乎无法传达,且将士难辨旗帜,现在想来当初所选之人仍是不足,况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中将士的识字还是越多越快最好,若先生不弃,可否再多教育些人?”

    田烈慨然应允:“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将军尽管吩咐就是。”

    “仅凭先生一人照料、教化这些人或许人手不足,先生大可在城内再挑选方正之人辅佐,一应束脩皆有军中按月所出。”

    “我观城内外流民中有数百,甚至上千童子,如无长辈教诲,放任自流,殊为可惜,故希望先生出面,以本县学堂为基,适当招取部分童子加以教化,使之明事理,懂农事,晓地理,行礼节,但不做书蠹。此事费时长久,需耗人力、物力甚大,想请先生筹划,建设新学堂,不知可否?”

    “此事大善,功在千秋,将军有此仁心,老朽代百姓谢将军厚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