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 良匠制利器,真知献绝计 (第2/3页)
换了弓弦,将一支弩矢置于槽内,挂住钩,鲁安再喝退无关人等,将床弩直指前方近百步外的木板。木板长宽各约三尺。
其子鲁青则接着指挥壮汉工匠拉动绞绳,只见绞轴开始转动,箭矢一点点后退被拉紧,弓弦置于机括上。
张弦之声吱吱扭扭,颤声不断,听了牙碜,鲁安见已拉到位,大手举起一挥,喊了一声“放”,鲁青立刻扳动扳机,只见嗖的一道闪光直奔前方。
咚的一声,弩矢箭锋已没入全部,尾杆嗡嗡作响。
于志龙、赵石、孙兴等大部奔过去细细查看,那驽杆留在外,铁驽头完全没入木板,在板后稍稍露出驽尖。整块木板被其射得多了数道裂纹!
“甚好!甚好!”于志龙等喜笑颜开,这算是现下的军中利器了,用于守备正好。
孙兴叹道:“若是射程再能更远就好了!”赵石等亦是惋惜。
鲁安拱手道:“现在无良材,一切皆是应急之物,超过百二十步,威力大减,不当用。若能寻到堪用之物,小的估摸着可达约两百五十步。”
顺天军现在几乎已经将所有可用筋、角、丝之器物投入军用,要选良材,这一时还真解决不了。
赵石问方学:“可否自周边县府采办一应器物?”
方学面现难色:“正要禀告两位将军,这几日周边府县的路径被鞑子卡得极严,任何车马,盐粮,布匹等皆不得入,客商断绝,若要外采,需得另辟蹊跷。而且连着这两日鞑子已经驱赶数百老弱流民、乞儿,入我县境,属下担心以后还会有更多老弱被其驱策而入。”
“鞑子这是急了,这是要糜耗我军粮草啊!”赵石怒色道。
“驱使饥民老弱到这里,此计大妙!不知谁人手笔?”于志龙叹道。
“贼军已胜,气焰愈炽,各地愚民不顾朝廷禁令,争相蚁附,若不遏制,必为本路心腹大患。”益都城,顾恺府内,俞伯在座下对奏道。这是鲁安制备床弩的前几日。
江彬和顾恺,谭子琪等环座于室内,顾恺此时一身白衣素服,上裹一青色帕头,帕头前额处缀一绿色圆润岫岩玉,腰间系以丝绦,身旁缀有两组珩玉,珩玉形如角菱或残环。
两珩玉左中右各一孔,分为三组,以丝带或珍珠贯穿。中间一组为佩玉,称“瑀”。瑀末悬玉,形如半璧,两端尖形,称为“冲牙”。冲牙下悬璜玉,璜玉形如半璧,两璜相对,形如全璧。三组佩玉随人行而相互撞击,珩铛佩环之称由此得来。
谭子琪拱手道:“愚民轻信贼言,官府难以根究,临朐虽小,然道路通达,虽能扼险要、据路卡而防,却不能阻拒全部,属下有一计,或可弱贼之力。”
顾恺精神一振:“真知有智,快快道来!”
谭子琪道:“益都路府城周围因年景欠佳,饥民、乞儿无数,其中多老弱妇孺,府城苦其人多粮少,难以周济,不如驱使这些老弱妇孺至临朐,以贼之粮活其口;贼子既以拯救万民为己任,若对其置之不理,正好暴其伪善,警醒下民,若贼施以军粮,必大耗其粮草用度!如今正是深秋,现临朐一地已蜂拥不下数万人马,来年春荒时贼子定无以为继。即便不征剿,贼子亦必自败。”
“妙!真知之计妙不可言!”顾恺拍案而起,兴奋地在室内来回踱步。
俞伯捋须叹道:“以彼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