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安2 (第3/3页)
未免太过可笑!”
俞伯和谭子琪悚然一惊,俞伯假意问道:“不知这位小将军尊姓大名?”
“吾就是于志龙。”
“原来是飞将军,如今在益都路上下,将军之名可说是如雷贯耳,久仰久仰!”俞伯施礼道。
“顺天军能得将军,真幸甚大焉!”谭子琪追赞了一句,不忘给刘正风加点眼药。
果然,刘正风听后面色虽不变,但眼光却收了收。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大元代宋、金,亦是此理。自太祖鼎定中原已历数十年,各朝圣主革新政事,劝农桑,兴水利,修官道,建驿站,通运河,更有东海西域货贸巨利之通达。百姓安居乐业之盛景远超前宋前金之时,朝中虽有弊端,不过高树之上偶有虫疾,实不足为患。”俞伯洒然一笑,慢慢分解道。
“诸位将军神勇,智慧通达,正是国之干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大元国运昌明,虽有各地小贼不时骚扰,毕竟是蚍蜉撼树!诸位将军若弃暗投明,此正是大展身手之时。如此乃诸位将军之福,朝廷之幸矣!”
于志龙立即道:“不敢当!我顺天军上下皆是苦力草民,今日之局皆因朝廷上下昏聩,贪腐无度,致使民不聊生,不得不反。大人言元廷为高树,但依吾观之却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大人在京为官,当知元廷国库早已入不敷出,朝廷运作是捉襟见肘。不加赋税,朝廷军政费用无所供,必然崩溃;若加赋税,民生本就艰难困苦,此举又必然导致天下百姓破家无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民怨沸腾,已成燎原之势,正是吾辈恢复河山之时,吾倒是劝大人干干脆脆脱离元廷,入我军中效力,消灭暴元,做一个开国功臣如何?”
“两位大人不妨思量思量?”于世昌接口打趣。刘正风则微微一笑。
刘启、秦占山等与于志龙接触较少,未曾想这于志龙口利若此。尤其是刘启,听了这于志龙一番驳斥,心内又有些犹豫了。
俞伯和谭子琪更是深有所感,自己此行本是劝降而来,不料这于志龙却以己之道还施己身。
于志龙判断元廷财政已是陷入泥潭,根据多是来自于自己查阅的临朐历年赋税收入和比重,以及本地民生记录等得出。谢林主政期间,各项收支内容和田亩地契侵占等记录详实,有很好的参考依据。而且这些年各地反元风潮骤起,以各级官吏的贪腐无能,元廷的军费开支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窟窿,否则也不会赋税如此之重。
谭子琪不愿坠了自己的气势,冲着刘正风和于志龙笑道:“我大元以武功征服四海,天下咸服,后以汉法教化华夏万民,历经数十载,早已是人心思定,有志之士出将入相者不可胜数。偶有地方不靖,也是弹指间灰飞烟灭,即便有刘贼福通,张贼士诚之人,如今也是苟延残喘,至于方国珍、郭子兴、陈友谅更是宵小无能之辈,实不足挂齿!”
“如今朝廷大军已在高邮胜绩频频,张贼困兽犹斗,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届时大军即可自由转移战场,黄淮、江浙任意驱驰,为诸位前途计,还请早做打算为宜。”
他说的倒是实情,诸将虽然不明高邮具体战况,但是朝廷信息还是侦探得一二,也知张士诚的情形不妙,万一高邮城破,这数十万大军随便分出一股来益都,他们都对付不了!
一时诸将变了脸色,多不做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