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民1 (第2/3页)
州,即墨、文登、莱州,力争将益都路的东部彻底囊括在手。
赵石在莒县接连击退数次前来围剿支援的地方元军和豪绅武装,剿灭了数十家抗拒的大户,得其财货,迅速组建一支不下三千人的部曲,暂时站稳了脚跟。为提高新军战力,于志龙紧急发文至临朐,令纪献诚在旧部和万金海、夏侯恩等部中立即挑选得力将卒四百人,调至莒县补充为新军骨干。
赵石一时不做他想,能在此时得到这批人员,可谓大喜。此时临朐大战后,百废待举,于志龙能从中抽调精兵强将也是不易。
但赵石新收抚的参赞中却有人暗中不免寻思,这于志龙这般安排,未尝没有掌控新军,削弱他部的心思。不过他心思细密,此话实在不宜与外人说。
天色阴沉,北风呼啸。寒冬已经彻底笼罩了腹里疆域。靖安军的冬装至今尚未全部有着落。虽然有冬装缴获,但数量仍不充裕。
实际上,缴获的冬装数量还是勉强够。但是地方贫民、流民太多,于志龙为了安抚民心,除了救灾、赈济、分田外,不得不拿出相当多的冬装拨给这些贫寒人家。至于军士,除了部分精锐外,一般只得继续暂穿秋装了。
考虑到军心派系,为了稳定夏侯恩、万金海等,这几部的军士优先所得冬装最多。于志龙旧部不少只得在寒风中继续忍耐。初时,黄二、罗成、侯英等还不忿。不为自己,也为手下部属争取,几人商议欲齐至于志龙处分辨。
于志龙正在大帐内批阅,案上已经被披览的信笺积了一摞。几人见到于志龙仍是一身单衣秋装,只是外罩一件朱红大袍,内絮乱麻或丝绵。这是靖安军骑军将士标配。方学曾供一件上好狐裘给于志龙御寒,于志龙坚不纳。
“凡吾军中有一士未得暖,吾必与其同衣!”
初时,万金海等不信,遣人探视,后亲自禀告营内军事,目睹如是,始信。
后诸将有羞惭者,渐渐与于志龙同。赵石自莒县得知,鼓掌大笑:“吾家将军得飞将军之志矣!”遂起居衣食皆仿于志龙。
主帅亦无裘棉御寒,帐内只生一火炉,故此,几人见到后,黄二立刻闭口。
于志龙问其为何事所来。罗成哧哧艾艾,涨红了脸,无言以对侧身让出身后的侯英。
侯英忙讪笑道:“多日未见将军,属下等挂念不已。想往日得幸与将军时常秉烛长谈,我等感怀不已,今日特来拜见。今见将军日理万机,分身乏术,我等只恨技艺浅薄,不通文墨,不能为大人分忧!”
军中对棉衣分配有异议,于志龙早已知晓,见这几人面色尴尬,也不点破。他面色无波,留下温颜问了几句军中操训、条例之事,几人不敢久坐,捡着重点回禀了几句,羞惭归去。
靖安军接连打下了沂水,莒县,倒是先后搜刮了不少棉布和棉絮,于志龙、赵石当即下令召集当地衣铺商等立即赶制冬装,根据其各地衣铺商的现有缝衣匠人数,分派了制衣限额和工期,颁行了成衣规制。
各地衣铺商的家人也被明令居住于城内,非允许不得出城。同时按照于志龙的授意,以超出市价二成的价格给付冬装费用,先付一半银两,待供货验收合格后,再付后一半。。
有白银首付,大多数衣铺商的积极性还是较高的。乱世中谋活不易,这靖安军肯给白银垫付,而不是给贬值的元钞,令这些商人大大安心,至少在雇工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至于家人为质,商人们并没有太多怨言。乱世谋生、经商不易,靖安军虽然对其家人有限足,但只禁止出城,早晚也是派遣兵丁、本地户曹等日常巡视衣铺、货栈等处的安全,大大较少了往日的盗贼、火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