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用意(第一更)  大周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二十三章:用意(第一更) (第1/3页)

    会试主考官任命下来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自然安排考题了。

    以往,会试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之中选取。

    考生再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因此,时人也将此称之为八股文。

    八股文的弊端显而易见,题目选自四书五经不说,句子长短、字体繁简、声调高低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来书写。

    严重限制了考生的自由发挥。

    也因此,参加会试的举子大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人书,对政治、社会环境都缺乏深刻的了解。

    前世的明、清两朝,八股取士的弊端就显而易见。

    经过八股文选拔出来的士子,一旦为官,并无足够的经验和知识来面对辖区的大小问题。

    因此,在明、清两朝,师爷这一职业开始盛行起来。

    也因此,吏治开始走向腐败。

    毕竟,一方父母官,对治下民生什么的都不了解,又如何能使地方大治呢?

    就好比《红楼梦》之中的贾政一般,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到头来,两眼一抹黑,任凭家奴欺上瞒下而不自知。

    贾政国公府门第的出身,下面的人还会欺上瞒下,那么其他出仕之人呢?

    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因此,此次会试,张凌阳决定打这些举子一个措手不及,并不打算从四书五经之中选题。

    题目张凌阳在见了郑永基几人之后便已经选好了:国朝鼎立近二百年,然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如之奈何?

    这其中,自然有张凌阳的恶趣味在内。

    可更多的,张凌阳希望能够通过此次会试,选拔出几个可用之人。

    至于那些行文制艺的书呆子,张凌阳决定让他们在翰林院修一辈子的书。

    毕竟,张凌阳赵已下定决心,以后的朝廷重臣,绝不从翰林院之中挑选。

    正是出于此中考虑,张凌阳才决定提拔了封疆大吏的曹睿、高霈、朱开山三人成为礼部、刑部、户部尚书。

    可能朱开山、高霈、曹睿三人在地方任职期间,并不是多么的清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