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龙战鱼骇(3)  龙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章 龙战鱼骇(3) (第2/3页)

都输掉了比赛,甚至还有中国拳手被泰拳手打死在擂台上。没有太多实战对抗训练的中国武术,碰上了凌厉刚硬的泰拳,就像鸡蛋碰上了石头,不堪一击。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香港和台湾组织的数次中国武术与泰拳的比赛,也仅有一场平局,其余都以中国功夫失败告终,而且败得相当惨,最短的一局仅坚持了20来秒。

    “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正式批准为比赛项目,一年后,也就是1990年,在香港某些爱好武术的商贾的推动下,一场以中泰拳手对抗的比赛,正式拉开了中国散打与职业泰拳的对决序幕——这个赛事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但当时可是在大陆和香港甚至世界华人圈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这就是京港搏击会。尽管放开了规则,泰拳手可以使用肘膝,中国拳手可以使用摔法,但是中国拳手依然没有讨到好。当时,作为北京武术散打队的首任总教练和京港搏击会的秘书长,虽然他带去的是当时中国顶级散打运动员,但这毕竟是中国散打运动员第一次走出内地,在这样的大型自由搏击赛事上面对泰拳手,所以,这次比赛,中国队惨败。那时的散打运动员们抗击打能力较差,平时的训练也忽略了这一点,与泰拳硬碰硬时,对泰拳的肘膝攻击很不适应。中国拳手的拳打在泰拳手的身上,对方若无其事,而吃上泰拳手几下肘膝,中国选手就不行了,场边的梅老爷子出于运动员的生命安全顾虑,只能挥手认输放弃。

    “此次惨败之后,梅老爷子把泰拳的录像拿回来反复研究,发现泰拳手主要使用远腿和近身的肘膝攻击,非常硬朗和凶悍,抗击打能力非常强,所以必须提升抗击打能力,而在近身面对泰拳手肘膝时,必须使用贴身摔法,才能扬长避短,有取胜的机会。痛定思痛下,梅老爷子让散打运动员脱掉护具,针对泰拳进行全面提升训练,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抗击打训练。”

    “后来呢?”唐龙问。

    当他听到中国散打在泰拳面前惨败时,不由感到揪心,但是他知道,从中国武术中脱胎而出的散打,向现代搏击靠近时,肯定会经受很多风雨,这也是迫使散打竞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契机。

    “此后几年的京港搏击会,中国连续获得了胜利,而且是大胜,证明了泰拳并不是不可战胜的,结束了有记录以来的1922年代1990年中国武术对泰拳的连败历史。2000年,第一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诞生了,决出了6个级别的冠军,分别是:65公斤内蒙古格日乐图、70公斤山东李杰、75公斤山东柳海龙、80公斤陕西高磊、85公斤江苏乔小军,以及85公斤+河南任彦兵。这是中国武术界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职业竞技武术赛事,这和梅老爷子当年受命组建北京市第一支散打队一样——同样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在湖南电视台的直播下,轰动一时,搅动了整个武林,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大家都在热议散打王争霸赛,它已成为一个武术爱好者一个时代的回忆,对中国武术发展和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磨砺,诞生了“柳腿劈挂”柳海龙、“草原娇子”宝力高、“白眉大侠”苑玉宝、“玉面小达摩”郑裕蒿、“燕都神影”薛凤强、“无敌风火龙”赵子龙……特别是2000年散打王争霸赛年终总决赛的擂台上,各个级别的散打王在那个夜晚不分级别,作对厮杀,从里面角逐出唯一的王者。散打王争霸赛年终总决赛分为两组,第一组的选手是65公斤级的格日乐图、75公斤级的柳海龙、85公斤级的乔小军;第二组是70公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