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47章 新的开海政策 (第2/3页)
正如崇祯所说的,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隔海而望的福建商船完全没办法在郑芝龙的眼皮底下,偷偷的南下东南亚或北上日本。
因为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还是很糟糕,除了那些欧洲商船之外,大明的商船缺乏远洋航行的技术。大明的船长基本都是以近岸航行,和特色的地标记忆作为航行指示的方向。
在这个时代,发现一条好的航线,都会被这些船长当做传家宝一样传给后代,不会对外人透露上半个字。而那些依靠死记硬背航线标志记忆的船长们,永远只会跑这一条航线,稍稍偏离了航线就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而对做过荷兰人通译的郑芝龙来说,他替荷兰人做事的那些日子,还是学到了一些欧洲的航海知识的,虽然也许不够资格横渡太平洋,但是控制一个台湾海峡还是没有问题的。
正因为郑芝龙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航海知识,因此他的团体可以在台湾海峡自由的切换航线,而不至于有迷路的风险。而对于那些不敢偏离航线的福建海商来说,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海上战争。
但是如果大明开放了从广东到天津的沿海港口,面对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别说是郑芝龙,就算是他和荷兰人、西班牙人联手,也一样封锁不了大明的海上贸易。如果郑芝龙真把福建海商逼迫到其他地区出海,他们这些海盗就会失去一个稳定的财源。
而作为一名海盗,郑芝龙很清楚,没有了钱财就无法聚拢人手,和增加船只。而人手和船只,正是他要统合这片大海海上势力的基础。
当郑芝龙正纠结于大明将要开放的港口时,郑彩开口问道:“卢公公,这保证金制度是什么意思啊?还有这要是朝廷放开对海外贸易的限制,到时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增加了,但是这日本和马尼拉两地毕竟市场有限,会不会造成商人竞相杀价导致血本无归呢?”
“这保证金制度吗,就是今后200料以下的船只交保证金1000两白银,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