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136章 温榆河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136章 温榆河 (第3/3页)

行,在他们身后有一小队骑兵护卫着。

    朱由检一边拉着缰绳,不如赤风跑出性子来,一边转头同落后了自己一个马头的蒋德璟说道。

    “北运河同温榆河上的工地,刚刚我们已经看了4个了。朕发觉凡是使用囚徒作为河工的工地,进度都要滞后许多,这似乎要采取一些措施激励一下,否则夏季汛期到来时,恐怕这些工程是无法及时完工的。”

    皇帝的话语,让蒋德璟思考了片刻,便拿出了一个主意来:“陛下,自古以来想要让人好生做事,莫过于公正的进行赏罚。

    这些囚徒中有殴伤人命的重犯,也有只是在街上敲诈小民的轻犯。现在陛下让他们以整治河道的河工作为赎罪之途,这是体现了罚过之道。

    但是他们的刑期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他们不管出了多少力,修了多少河道,同他们的刑期都没有什么关联,如此以来就无法体现赏功之道了。

    臣以为,要想提高这些囚徒们的劳动积极性,就应该给予表现出色者以减轻刑期的处罚。”

    朱由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便开口说道:“你制定出一个减轻这些囚徒的奖励条款出来,朕会同刑部进行交涉。前面是什么工地?”

    蒋德璟抬头眺望了下地形,就回答道:“是天柱村。”

    在河堤上值班的工部小吏得到了通报后,远远的就迎了过来。

    在这名小吏的陪同下,崇祯、蒋德璟巡视了整个河道工地。虽然工程的进度看上去不慢,但是朱由检颇为担心的对着这名小吏问道。

    “这个工地征发的人手如此之多,会不会影响他们在地里的农活?工部发放的物资有没有短缺的?”

    这位小吏躬着身子对着皇帝颇为紧张的解释道:“这一段河道比较平缓,以往两岸的田地就能利用河水浇地,因此土地比较肥沃,沿河的几个村子人口都较其他村子为多。

    加上现在春播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每个村子的富余劳动力不少,现在按照村子为单位出工,一部分人安排在家完成农活,另一部分人出河工,正好两不耽误。

    挖掘出来的河泥都是上好的肥料,项目部按照每个村子出工人数进行分配,村子里每户人家都能受益,因此大家的积极性都挺高的。

    再加上,陛下按照用工人数下发的口粮、食盐,正好让这些人为家里省下几口粮食,不用同往年一样向地主去借贷,也帮他们缓了口气,

    至于工部筹措的一应物资,除了石块之外,其他倒是不曾短缺。”

    朱由检瞄了一眼河道,就明白了过来,这些石块是用来保护堤坝坡脚的护坎,防止河水直接冲刷堤坝。

    蒋德璟看着皇帝把探寻的目光转向自己,只能摊手苦笑着说道:“昌平是陛下的祖陵之所在,可以采石的地方不多。现在这些石块都是来自门头沟、房山地区,这两地外运石头实在是不方便。臣以为若是想要早日完工,只能修改设计,缩短使用护坎的河道。”

    ps:祝大家2017年万事如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