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227章 推广新作物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227章 推广新作物 (第2/3页)

这位户部尚书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他话语中已经隐晦的表示了,陕西受灾百姓中最强壮的一部分大约能够得到救济,但是那些连县城都走不到的羸弱妇孺,能不能活下去,就完全要看天意了。

    这300万受灾百姓,同样只是官府登记的人口数目,而不是实际的受灾人数。郭允厚之前才批评了张瑞图报告中的人口数字的真实性,到了这一刻,他自己也不自觉的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假装相信了陕西地方报上来的,300万受灾人口的数据。

    朱由检沉默了许久,才无意识的问道:“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么?朕的意思是,不要只是考虑陕西会不会发生民变,而是能不能多挽救几个人。”

    黄立极心里叹息了一声,终于接过了崇祯的话题说道:“陛下,如果能够让陕西不发生大规模的民变,就已经能够让更多的受灾百姓活下去了。

    往年朝廷对受灾地区,最多也就是减免田赋,调拨一部分钱粮而已。今年陛下不但减免了陕西地方的田赋,还能调运300万石粮食进入陕西,这已经是极大的德政了。

    何况,除此之外,陕西一部分卫所家属被移入四川,招募人手出陕,修缮河南入陕的道路,及修建山西的铁路、煤、铁矿等,光是这部分出陕的人员已经超过了10万人。

    预计到了年底,陕西饥民移至外省的人数会达到30万人,这已经是大大的减轻了陕西救灾的难度。

    陛下虽然心有忧虑,但是人力有时而尽,朝廷能做的,现在都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要看天意了。”

    听了首辅的话语,朱由检觉得自己应该大大的松一口气才对,虽然他不敢说,自己的应对之策已经是完美无缺了,但是相比起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他的确已经做的够好了。

    但是黄立极为他开脱的语句,并没有让崇祯觉得好过,他的心中依然是沉甸甸的。

    如果他赞同了内阁诸臣的意见,认为朝廷的能力已经发挥到极限,那么在他所看不到的地方,也许就会有数千、数万、十数万条人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史书上对于他们的记载,也许只是:某年某月,陕西大饥,百里无人烟。这么一行字而已。

    在这样的时代,没人会记得他们的出生,也没人会记得他们的死亡,一如他们仿佛从未出现于这个世界一般。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他们不过是一群普通人。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些普通人不过是大时代开启时的一朵浪花。他们的出生和死亡,不过只是为了证明这个时代的残酷,和衬托出那些大人物出场时的时代背景。

    他们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微不足道,不,应该说没人会在乎他们的喜怒哀乐。然而苏长青想要在乎,因为他的灵魂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

    “如果我们想要救助更多的灾民,还有什么可取的方法么?”朱由检思索了许久,终于还是不顾黄立极的暗示,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思。

    崇祯登基一年以来的执政表现,作为接受天启帝遗命,辅佐崇祯的顾命大臣,黄立极一直都是大为赞赏的。

    他认为,崇祯虽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