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378章 世道变了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378章 世道变了 (第2/3页)

,便是兵临城下,天下动荡的局面。

    臣以为,和东虏、西虏相比,西南土司不过是跳梁丑类。只要北方边境能够安定下来,派一支边军去就能把叛首抓到陛下面前服罪。

    更何况,西南军官学校已经招收了不少土司子弟,只要这些人日后能够有一半心向朝廷,西南地方也不会像今日一般处处同朝廷作对了。”

    朱由检虽然今日算是同孙承宗这些官员妥协了,但是他还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推行义务兵役制,一个便是民兵制度。

    对于义务兵役制,孙承宗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从年初时,朱由检就隐约向他透露过这个意思。只不过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崇祯只是在顺义县试了点。

    大明卫所制度已经是败坏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推行了卫所军制改革,把土地分配了下去,改终身军制为5年军制,凋零的卫所军户,也凑不齐可以服役的青年。

    三营新军的成立,出身于军户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人都是因为分配了卫所的田地,不得不交出了自家的青年。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下半年就要从京畿以南地区的卫所再征集两营6000人的新兵,从而把京畿都督府麾下的兵力恢复为5营新军,2营京军,外加两个骑兵师,一个骑兵联队的规模。

    可是,到了今天,从京畿以南各卫所征集到的新兵才2871人,连一个新兵营的名额都没填满。面对这种状况,孙承宗觉得的确是要从卫所外的平民中招募兵源了。

    但是对于建立县内的民兵组织,他还是有些不赞成的。虽说,皇帝觉得成立民兵组织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控制住当地的复员军士,二来可以保卫本地的百姓。

    在孙承宗看来,成立民兵组织有一个最大的坏处,要是当地的民兵组织落入了心怀不轨的人手中,岂不是成了当地最大的祸害。另外还要给这些民兵装备威力巨大的火绳枪,这让他总感觉是在自掘坟墓。

    朱由检不得不再次劝说道:“比起刀剑枪矛,我还是觉得火绳枪和鸟枪给这些民兵使用最为适合。刀剑枪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还要这些民兵有进行肉搏战的勇气,我觉得没什么时间进行训练的民兵,很难做得到同叛军进行搏斗。

    这火绳枪和鸟枪就不一样了,只要会装填,瞄准,发射就行,就算是普通人也很容易就学会。而且相隔二三十步放枪,总比面对面肉搏简单。

    再说了,没有*的火器就等于是烧火棍,那些叛军就算收缴了一些火器,他们也生产不出*来。但是刀剑枪矛就不一样了,叛军拿到了这些兵器就能装备自己的队伍。从而对我们的平民造成威胁…”

    在崇祯的竭力说服下,孙承宗终于同意,先在永宁的汉人移民中实行民兵制度看看,如果效果不错再扩大。

    说服了孙承宗后,朱由检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只要这些汉人百姓拥有了保护自己的力量,那么西南几省的少数民族至少会收敛一些,不至于再把屠刀对向这些普通百姓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