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二章 崔玉芝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二章 崔玉芝 (第3/3页)

,他们就要担心会不会遭受到报复了。

    不提其他官员心里的盘算,跟随崇祯上了马车的黄立极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先向崇祯恭贺了这次亲征大胜后金军的的功绩。

    朱由检对着黄立极摆了摆手说道:“黄先生就不必如此了,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实情么?此次获胜,一是遵化军民死战到底;二是新军将士抗住了后金主力的进攻;三是内阁同总参谋部调度有方。这如何能算是朕的功绩。”

    黄立极笑容满面的回道:“若无陛下亲征鼓起军中士气,我军又如何能挡的住后军军队的进攻呢?陛下坐镇前线就是最大的功绩了,不过臣还是要向陛下进谏一言,还望陛下应允。”

    朱由检心情轻松的回道:“先生请说,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先生有什么就说什么。朕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么。”

    黄立极顿时正了正容,双手扶在膝盖上,正襟危坐的向崇祯说道:“那么臣请陛下为国家社稷着想,不可再将自己陷入险境之中。陛下亲征是督促大军进攻,不是让陛下带着一群残兵败将上阵。

    臣听说陛下带着少数人马赶赴迁安之后,心里不知道有多着急。陛下率军堵住了建奴西进之路,保住了京畿之地的安危已经算是大功告成。

    然而陛下却轻身赶赴迁安,督促刚刚被建奴击败的辽东军出击,这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陛下可知,这当中若是出了一点意外,我们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蓟州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是君子惧怕于危险,而是不值得。对大明、对京畿百姓来说,陛下的安危比一只辽东军要重要的多。”

    对于黄立极的劝谏,朱由检沉默了一会才回道:“先生所言极是,但彼时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这天下毕竟姓朱,朕若是胆怯不前,又如何能让将士们奋勇向前?

    不过朕愿意应允先生,若无必要,朕不会在做这般冒险之事。不过朕想要不冒险,还需要仰赖先生同朕一起合作,让大明重新强盛起来才是。若是我大明有直捣黄龙的实力,朕又有什么必要去亲自冒险呢?”

    朱由检的话语让黄立极有些语塞,车厢内稍稍沉默了片刻,崇祯便将话题转移到了他出京后,朝中有什么变化起来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京城北面距离数千里的海参崴,这座明人刚刚修建起来的港口小城内,也正在召开着一场宴会。

    居住在乌苏里江上游及滨海地区的二十多个部族首领,在摩阔崴部落首领吉尔乃的劝说下,决定同明人结盟,抵抗后金和朝鲜的入侵。

    叶雨轩代表东海巡阅府同这些部族首领签订了盟约,并同这些部族签订了以人参、貂皮换取铁器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商业协定。

    吉尔乃也因此被任命为了,东海巡阅府下辖的一名巡检,并得到了明国对于他所属部族的武器支持。

    这些部族全部加起来大约还不到7千人,但是已经占据了海参崴附近居住人口的半数。有了这些盟友,东海巡阅府在海参崴算是真正的立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