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1章 海兰珠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1章 海兰珠 (第2/3页)

金的实力或是维护大明的威望而言,保住上万工人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之后,崇祯和内阁之间终于达成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显然这一次皇帝占据了更多的主导权力。

    二月初三,出征明国关内的后金军队终于越过了龙山,来到了一望无垠的东北平原上。当日后金大军出征时,将士们一片欢腾,穿山越林抵达蓟州长城外时,不过花了20多天。而当他们从原路返回时,士气受挫的后金军队,在白雪覆盖的原野和山林中却足足走了将近45日。

    去的时候,后金军队人数超过3万,还有4、5万匹马匹。返回的时候,后金军队也保持着4万有余的人数,但是其中一万五、六千人是被强迫迁移而来的关门36部。

    而这只军队随行的马匹牛羊超过了10余万头,但大部分都是被迁移而来的36部的财产。至于后金将士自己携带的战马,在长途跋涉中起码死伤了三分之一。

    那些跟随后金军队出征的蒙古附庸部族,在这次作战中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丢失了不少部众。自然也就没有兴趣继续跟着后金回沈阳讨没趣了。态度还算恭敬的蒙古首领,过了龙山之后便跑去向黄台吉请辞。某些距离沈阳较远的蒙古部族,携带的人马也不多,干脆就趁着夜色脱离了队伍,连招呼都不愿意打了。

    只有科尔沁部的人马,由于首领奥巴被黄台吉强留在身边,倒是一时不好告辞。虽然黄台吉和其他两位大贝勒都说此次出征未败,但是不管是蒙古各部的人马,还是女真八旗的将士,在行军之中都是垂头丧气的,实在是没有半点得胜而归的气势。

    在距离沈阳还有三日路程时,这日宿营后,黄台吉便将科尔沁部的首领土谢图汗奥巴,和他的弟弟布达齐。

    对于黄台吉的召见,奥巴和布达齐都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他们在西路军中拥兵自保的举动,使得西路军在支援抵达之前彻底失败,最终造成了整只大军在冬季穿越燕山返回草原的缘由之一。

    这一路行来,因为本次出征没有获得多少战利品,反而要在这样的天气下长途行军的女真将士们,因为不敢埋怨当初极力要求攻打明国的黄台吉和各位小贝勒们,便只能将怒火发泄在了科尔沁部的身上。

    他们认为科尔沁部作为后金的盟友,在战场上表现的还不如那些附庸部族,实在是难以担当盟友这个称号。因此在行军返回辽东的途中,原本和女真将士们享受相同待遇的科尔沁部人马,被八旗将士自发的剥夺了这种待遇。

    他们要和其他蒙古附庸部族一样,需要承担诸多附庸部族的义务。在这种天气下行军,沿途的草料也难以保证,在关内奋力拼杀的女真骑兵,因为马力差不多用尽,成了最先遭遇马匹损失的部队。

    科尔沁部的马匹因为没怎么上过战场,倒是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况。于是不少女真将士强行将自己的瘦马、病马跟科尔沁人交换了马匹,他们认为这是科尔沁人应当受到的惩罚。

    虽然科尔沁部的将士们对此甚为不满,但是一向注重于维护蒙古和女真关系的黄台吉,这次也没有出来阻止,只是派人护住了奥巴等科尔沁部首领,不让他们也受到这样的侮辱。黄台吉知道,如果不让这些女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