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1章 辽西肃反一事 (第2/3页)
女真一族在东北的兴起,大明内部就不会出现想要变革政治的士大夫;同样,没有了南方士绅官僚在朝堂上的反对声音,这些北方士绅官僚们也就失去了,继续跟随他变革社会的动力。
在这个时代,除了朱由检自己能够看到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之外,其他官员对于改革的期待,不过是保证大明在他们手中不出问题而已。如果没有外部压力的逼迫,大明现在所进行的这场社会变革,在解决了短时间内大明存继的问题之后,也许就该熄火停车了。
掌握着这辆改革列车前进方向的朱由检,自然不愿,也不能停下来。平衡南北士人、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平衡,也就成了他眼下最为棘手的任务。
听到黄立极转换了话题之后,朱由检也摇头甩掉了脑子里的一些胡思乱想,他随即回道:“肃反这件事吗,朕还是清楚的。刑部的惠侍郎不是刚刚发回了一份奏章吗?朕已经看过了,先生可是有什么看法吗?”
黄立极顿时看着崇祯说道:“陛下,臣和内阁诸位同僚以为,此次辽西镇肃反一事,似乎做的有些过头了。惠侍郎发回的奏章中所夹带的处分名单中,要求判以死刑的人员达到了279人,流放至海外的军民则多至1379户。
臣等了解了下这份名单,发现其中三成七的人员都是出身于原辽东大户,剩下的才属于军户出身。陛下,这些大户虽然因为战乱逃离了家园,但是他们在辽东逃亡难民中还是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原本针对军队的肃反,现在却将这么多大户人家涉及在内,岂不是让辽东百姓人心浮动,失去对朝廷的信任?
而且臣已经听说,现在辽西镇已经有数位军将外逃,外逃职位最高的甚至有身居游击之职的。陛下,辽西镇乃是神京北面抵挡后金国入侵的重要屏障,也是后金南下的第一道防线。连游击这样的军中高级武官也逃亡到后金那边去,我国关外对付后金防线的虚实,岂不是全为建奴所掌握了?
是以臣和诸位同僚商议之后,以为有必要对辽西镇现在进行的肃反之事进行约束,避免将肃反对象继续扩大化。此外,刑部侍郎惠世扬对于肃反一事处置失措,我们以为应当将其召回,另派一位老实稳重之人前去主持肃反一事。”
朱由检却笑了笑回道:“先生的情报还是不够准确啊,锦衣卫从辽西发来的报告说:至今为止,因为害怕肃反而逃亡于后金的将领,最高职位的乃是副将。
副将刘天禄、参将高光辉、姜新、游击方献可等19位中高阶将领,携带了家眷和贴身家丁约数百人,越过了辽河,逃入了义州、广宁等地。
据说,刘天禄抵达义州之后便被护送去了沈阳,黄台吉还亲自在城门处迎接了他。刘天禄见到黄台吉出迎,第一时间便滚下了马来,感激涕零的称黄台吉为,真命世之主也。
这些叛将逃到了后金之后,除了刘天禄被黄台吉提升了一级之外,其他将领皆保留了他们在我大明的旧官职。得到建奴的如此优待,他们肚子里有些什么货色,想必此刻也应当毫无保留的吐露了出来。
现在我们再叫停对于辽西镇军民的肃反,又有什么意义呢?该逃亡的已经逃亡了,该泄漏的情报也已经泄漏了。我们现在停下肃反,逃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