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27章 准备 (第2/3页)
石口粮,而官吏、军队需要120万石口粮的状况。现在的一石重量又比过去的一石稍高,乃是规定为每市石为200斤,因此每年的户部官仓都存在着粮食不足的问题。
好在河北地方对海河和滩涂进行了治理,提高了本地的粮食产量,加上海上捕捞业的兴起,特别是捕鲸业的发展,算是补充了漕粮不足的问题。
因此,以现在的漕粮,光是解决京、津两地的民用,已经有所不足,如何还能再挪用到作战口粮中去?这30万石大米,必须另外设法从南方购买运来京城。”
朱由检虽然心里有些小失望,但是他还是很平静的问道:“那么先生以为,这30万石大米应当如何购买?中间可有什么难题吗?”
郭允厚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边上的田弘遇,这才对着崇祯回道:“臣以为购买这30万石大米和其他物资都不难,今年太湖、和两湖地区收成还算不错,加上朝廷在当地兴修水利,推广轮作和旱改水,因此粮食增产已经可以预料的了。
而台湾今年除了甘蔗大丰收之外,水稻的播种面积也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台湾地区大约就有近5万石大米要运往大陆。因此今年江南粮价应当不会高于8毛5分,若是直接到乡村大户手中收取,价格也许还要更低一些。
30万石大米连运费加在一起,抵达天津港,所需应当不会超过30万元。这笔钱光是用今年南方收取的酒税支付,大约就应当足够了。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户部手中的运力不足,内河漕运大约还能挤出15万石运力,但是另外45万石物资就无力承担了。”
朱由检很自然的将目光转向了田弘遇问道:“四海贸易公司能解决运力问题吗?”
田弘遇思考了一会,才回道:“公司名下有一只运力总量为11万石的船队,江南造船厂在八、九月份还要交付可载重六千石货物的平底沙船4只。
以上这些船只都是打算用在营口和天津之间,专门用于拉大豆和其他东北特产的。如果陛下要求,公司可以调用其中一半的运力,前往上海运输这些物资。然后再设法在当地雇佣船只,把剩余的物资在10月底之前都运到天津…”
朱由检听完了田弘遇的运输安排调度之后,又同郭允厚交谈了几句,方对着众人说道:“今天朕和你们的谈话都是机密事宜,你们回去后不可外传。
当然我们讨论的内容并不是一定会执行,或者说全部都要执行,但是户部、三家银行还有四海贸易公司,都要按照刚刚会议讨论的内容去准备,朕在仔细思考和论证之后,会给你们更为明确的指示。
今日的会议就到此为止,田指挥使先留一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随着郭允厚等人的离去,主敬殿内立刻便安静了下来,朱由检这才向前倾着身子对着田弘遇说道:“田指挥使刚刚回话时有些吞吞吐吐,遮没不是有什么问题还没说出来吗?”
原本就想着要如何向崇祯开口劝谏的田弘遇,立刻顺势向皇帝说道:“陛下,这仗如果能不打,还是不要打为好?”
朱由检看着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为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