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28章 朱由检的策略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28章 朱由检的策略 (第2/3页)

改革之前,内阁不过是皇帝用于拟定旨意的幕僚机构,虽然在200多年来的内阁存在历史中,文官窃取了不少行政权力,但是这种窃取的权力并没有用文字规范下来,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

    而司礼监拥有的批红权力,又大大的替内阁文官分担了责任。因此内阁阁臣若是如严嵩、徐阶、张江陵这样出色的文官,他们就能联合司礼监太监,在皇帝的默许下行使近乎于丞相的权力。

    但是如果自身能力不够出众,又没有什么权力欲,只是按资排辈走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那么完全可以做一个对着皇帝唯唯诺诺的三旨相公。这个时候朝廷要是出现了什么错误的政策,那么挨骂的就是皇帝自己了。

    但是内阁责任制度改革之后,朝廷颁发的政策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舆论就会很明确的指向首辅黄立极,他很难再把政策错误的责任推给司礼监或是皇帝身上。

    如果他侍奉的是万历皇帝,以这位皇帝不欲多事的个性,他的日子倒也没有眼下这么难熬。崇祯的性格显然和他祖父大相径庭,在他的脑子里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想法。

    在朝堂上他推动着政治上的改革,在社会风气上他批判南方士绅文人所推崇的精致而奢靡的日常生活,在教育上他遵崇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学术上又提倡学以致用,并对张衡、僧道衍等人赞赏不已。对于工商业的鼓励,更是让近畿一带冒出了许多新事物和新问题。

    这使得黄立极不仅要一边盯着那些反对新政的官吏士绅,还要时时注意着市面上冒出来的新问题,究竟会不会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这种每天都在走独木桥的感觉,让黄立极实在是感到有些心力憔悴了。

    而正当他艰难的维持着大明这部国家机器的运转时,突然传来今年有可能同后金作战的消息,这就如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让他匆忙赶来求见了皇帝。

    听到崇祯似乎对于战争的兴趣不大,固然是让他有所放心,但是他还是有些疑惑的询问道:“后金汗刚刚处置了二贝勒阿敏,难道不应该呆在沈阳城内防范和消灭那些阿敏的忠实部下,好巩固他对于后金的掌握吗?为何陛下会这么肯定,后金汗会迫不及待的发起一场战争来呢?”

    朱由检把自己和总参谋部的判断都说了一遍给黄立极听后,最后还意犹未尽的说道:“先生猜测后金会固守,那是从咱们中原王朝的历史经验出发,但是女真毕竟是胡人,他们更为崇拜强而有力的君主。更何况,黄台吉也不是平庸之辈,他一定会选择一场对外战争,来消弭后金内部的分裂,以防止八旗之间出现彻底决裂的局面。”

    黄立极沉默良久,方才看着崇祯紧张的问道:“那么总参谋部和陛下商议出来的应对之策是什么?是不是除了应战之外,已经别无选择?”

    黄立极的态度显然也是大部分文官们的态度,显然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都不想和后金作战。只不过现在设立了总参谋部之后,这些官员对于作战准备的干涉已经被降到了最低,因此不得不通过内阁来劝阻自己,而不是向从前那样,先和主战派的官员战斗起来。

    朱由检一边思量着,一边却说道:“总参谋部提出的建议都和战争相关,主流意见是加强东江镇、金州-旅顺守备区、辽西-蓟州防区三地的防御,以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