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56章 丰收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56章 丰收 (第2/3页)

亩产大概在150-200斤之间,比起本地土棉的亩产大概增长了一倍以上。而且洋棉的个头大了三分之一有余,纤维更细,更长,拉力却很强。我们下午还剥除了一些籽棉进行试验,发觉这个皮棉产出可能也比土棉高一成左右。

    所以洋棉的亩产,起码比土棉高一倍是确定的,至于整个测试完后的真实数据,今后我们会通过农会向大家再介绍,今日我们还要赶着回去,就不多谈了。”

    魏良卿后面的话语,围观百姓都没听进去,因为他们都在忙着计算种植洋棉的所得,几个脑子较为灵活的,已经差不多掐着手指算好了。

    今年上等棉花的皮棉价格已经涨到了12元每担,而次一等的棉花也要10元每担。种植一亩土棉,就算是次等棉花的价格也要价值2元,比去年的收入增长了34%。然而改成了洋棉之后,这一亩的产出就达到了4元,几乎已经抵的上北方最好的水浇地产出了。

    算出了这等惊人的收益之后,一些胆大的乡人已经忍不住再次向魏良卿恳求道:“魏大人,这洋棉的种子能不能分上一些?或者我们自己出钱买也成啊…”

    边上的百姓也纷纷醒悟了过来,开始向魏良卿或相熟的农会干部要起了洋棉的种子来。本村种植洋棉的田主也有些惊慌了起来,顿时声称他们才拥有分种子的优先权。因为,年初农会鼓动大家种植洋棉时,只有他们响应了农会的要求,其他人都担心会有损失,连农会干部的面都不见,现在他们怎么能来抢自己的好处呢。

    看着现场的乡人开始争执了起来,魏良卿赶紧安抚道:“不急,不急,这洋棉的种子,最后大家都会有的。现在洋棉才种了一季,还不知道这个品种有没有其他缺陷。为了避免大家遭受损失,还是让农会继续培育种子,争取获得更好更适合在本地种植的棉花种子,到时再分发给大家…”

    好容易安抚好了有些激动的百姓们,魏良卿便匆匆和农会的干部们押着车,往附近的铁路站点赶去了。

    在摇晃的马车上,魏良卿开始整理今日的记录。去年从墨西哥运回的棉花种子,在今年春天时,在京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建立了十块试验田,每块都是30亩大小。

    沙子营村这处是最后采摘的一块试验田,根据这些试验田的对比来看,除了一处试验田被水淹没,导致大幅减产而无法参与比较之外,其他九处试验田都超出了预期。

    这些来自墨西哥的棉花种子,一颗树所结的棉桃就从5、60到7、80个不等,比起本地棉种2、30个的平均数来说,实在是多的太多了。而到了棉花的收获期,这些棉桃也比本地种要大个饱满。

    在今天这处试验田采摘完毕之后,魏良卿已经确认,来自墨西哥的棉种要比本地棉种产量高的太多了。接下来,便是等待棉纺织工坊对这些棉花进行纺纱、织布,如果织好的布匹能够达到上好棉布的标准,那么这些洋棉就能大面积进行推广了。

    今年,河北、山东、河南三地的棉田已经扩展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