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69章 燕京大学的新气象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69章 燕京大学的新气象 (第2/3页)

身不易,便是名士。是以这个时代的文人名士狂狷不羁,玩物玩世以为风雅。他们好美食,好女色,好男色,好精舍,好玩物,似乎没有一点异于常人的癖好,就不足以让自己脱颖而出。

    然而同样是这个时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依然还是尊崇宋时兴起的程朱理学,希望继续维持传统社会的运行。学术思想上的保守观念和个人行为上的放开享乐,使得大明的读书人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

    比如号称要尊经复古的复社君子们,在召开大会讨论如何挽救大明国运时,并不介意同时让美妓在身边伺候自己。他们控诉着朝廷向百姓加征,导致百姓妻离子散的时候,依然不妨碍他们对十两一席的酒食挑剔不已。

    正因为这些年青士人成长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对于参加青年学会,个个兴致勃勃,想要跟随夏允彝这样的士人领袖为国家做些事情。但是他们却又无比厌恶,青年学会试图对成员进行约束和指定工作的行为,这让他们感到失去了自身的自由。

    大多数年青士子的心里,对于君子之交的看法,还处在:合则来,不合则去。这样一个理想的状态。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自愿加入的青年学会,居然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权力。因此,当青年学会成立时,关于如何建立一个组织,制定会章以约束成员的若干问题上,大多数学会成员都是持反对态度的。

    这些学会成员们的反对声音之大,就连夏允彝也动摇过一段时间。不过随着他离开京城,牛金星代替他主持青年学会的日常事务后,得到了皇帝极力支持的牛金星,通过分化拉拢和利益引诱,终于将京城的青年学会成员大都拉到了自己这边,又迫使几位反对声音最大的士子退会,才算是真正控制住了青年学会内部的局面。

    到了八月底,大明青年学会的成员已经发展到1200余人,光京城以内的学会成员就达到了600余人,长江以北的学会成员人数已经占据了全体成员的九成。而且北方各省最为出色的年青士人,大多被吸纳进了学会之中。

    在南方复社因为南京科考案名声大损之际,大明青年学会已经成为了大明士林中声誉第一的文人社团了。这还是最近数十年来第一次,北方士人团体的名望压过了南方的士人团体。虽然北方的士绅们并不很是赞成青年学会的政治理念,但是出于地域上的关系,他们从感情上还是颇为亲近青年学会的。出于现实的政治利益,北方士人在青年学会中更容易出头,这使得不少原本依附于南方士林的北方士绅家族开始转向。

    青年学会的地位不断抬升之余,作为学会核心人物的牛金星,自然也就有些自矜身份,不再肯去同他眼中没什么前途的大学官员们拉关系了。而牛金星现在最为希望的,还是夏允彝干脆待在陕西别回来了,也好让他借机取得崇祯的认可,从而彻底的取代夏允彝在学会中的地位。

    就在牛金星心思火热的时候,崇祯的车驾终于出现在了成贤街上。马车上的朱由检透过车窗观望着街道上的景致,经过了将近一年多的整修,眼下这条成贤街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不仅街道宽度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