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59章 大运河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59章 大运河 (第2/3页)

中少见的英气勃勃的男儿了。但是在张献忠面前,还是被盖了风头。旁人进来第一眼就被张献忠的气势给吸引过去了,也难怪锦衣卫的几名指挥使都对张献忠夸奖不已,说他容貌奇伟,不是凡俗之辈。

    看到吕琦护卫着皇帝进来,正和张献忠聊天的沈廷扬赶紧上前屈膝行礼,朱由检让两人免礼之后,便走到上首坐了下来。

    他对着两人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也坐下吧,朕召见你们两人,是有事想让你们去做。不过在这之前,沈廷扬你先说说,漕粮运输河运改海运遇到的麻烦吧。”

    刚刚坐下的沈廷扬立刻又站了起来,对着崇祯拱手之后,便慢慢的将此前向皇帝上的奏折再复述了一遍,还补充了一些细节。

    朱由检仔细的听了大半个钟头,方才开口说道:“也就是说除了河道总督衙门支持改海运外,运河经过的地方官员,负责漕运的运河运输公司,漕运衙门都不乐意改海运。总督漕运兼管河道的崔文升怎么说?”

    沈廷扬犹豫了一下说道:“崔太监说,河道衙门支持海运,是为了减轻维护运河航运的负担。但河道衙门毕竟人少力薄,只要运河周边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也没人愿意听河道衙门说话。

    漕运衙门、从前的运军现在的运输公司、大运河路过的地方官府,他们都是靠着运河吃饭,漕粮乃是他们收入的大头,他们自然是要反对改海运的。即便他总督漕运,也不敢轻易出声支持海运。

    否则这些人在漕运上做手脚倒是小事,要是煽动起大运河上的十万漕工闹事,江淮之地就成多事之地了。因此崔太监说,如果没有完全之策,还是徐徐图之为上。”

    朱由检却撇了撇嘴说道:“徐徐图之?恐怕他心里想的是维持现状吧。淮阴以南的运河段倒也罢了,从淮阴到天津这一段的运河,为了保持航船水位,水涝时不得向运河排水,天旱时又不能放水,这简直成了运河沿岸百姓的祸害。

    山东段的运河地势高于南方,这一段的运河上有数十处铁闸,船只到此都需要人力进行牵引。朕听说,如果船工拿不出给闸夫的过闸钱,或是给的少了,牵引之时就有人故意使坏,让船只倾覆于河中不是么?

    漕运改成海运乃是势在必行,但是在改变漕运方式之前,安抚漕工并分化漕运过程中的利益共同体,也是不得不做之事。朕找你们过来,也就是让你们去办这件事。”

    沈廷扬和张献忠齐齐起身应诺了一声,便认真的听起了皇帝的要求。朱由检想了想才继续说道:“漕运改为海运,对于朝廷来说最为麻烦的,还是这些最底层的漕工。毕竟这样的改革,是要砸了他们的饭碗的。

    现在损耗最大的白粮虽然已经全部改为海运,但是每年运往京城的400万石漕粮,和运往九边的800万石军粮,合计1200万石北运粮食是不可少的。去年为了运输这1200万石粮食,朝廷花去了480万石粮食的运输费用,这还是近年来花费最少的一年了。

    以江南的米价计算,运输费用就花去了240万两白银。但是漕工的收入不过七、八两,也就是说扣除船只的修缮费用、漕运衙门、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