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63章 崇祯四年的年景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63章 崇祯四年的年景 (第2/3页)

出自己的财产投入到宗室基金会,为未成年的宗室、年迈多病的宗室及宗室女子提供年金,并不许宗室子弟违法乱纪,而是要自食其力的政策颁发后,自然招来了藩王、郡王和那些不安分的宗室人员的反对。

    朱亨嘉虽然是庶出,但是一向得到朱履祜的宠爱,因此在桂林城内横行霸道惯了。带人强占民田,霸占江面收取渔税,收拢罪犯和地方无赖作为打手,这种事情在他看来简直不算什么。而崇祯登基之后,这些往日里他最爱做的事居然都成了违法乱纪之事,这让朱亨嘉极为不满。

    在崇祯颁下宗室自律条文后,他曾经对着左右的亲信说过:“他姓朱,我也姓朱。无非就是他运气好一些,先帝去的及时,才让他捡了个帝位,否则他也不过就是个地方藩王而已,那轮的到他对我指手画脚的。

    且我祖上于分封之日以粤西烟瘴不愿就封,马皇后出面安慰祖上出京,以东宫仪卫赐之。这要是论起来,我靖江王府虽然不是太祖子孙,但也不是什么没有名头的旁支可比的。他这么刻薄宗室,难道不怕祖宗责怪吗…”

    朱亨嘉骄横跋扈,自以为靖江王府替韩、秦两藩喊冤,乃是理直气壮之举,天下宗室自然会站到靖江王府的一边来。登基不久,年纪且少的崇祯,必然会在各地宗室的指责下作出一定的让步。

    朱亨嘉觉得,崇祯对付宗室的行为,就和废帝建文削藩一般,一定会引起各藩的愤怒。而他虽然不是奉天靖难的成祖皇帝,但是背靠着广西狼兵的靖江王府,也不是崇祯能轻易触碰的。

    然而,朱亨嘉等来的不是各地宗室的声援,而是京城四位藩王的斥责。刊登在大明时报上的几篇文章不仅驳斥了靖江王的上书,而且还将这封上书同太祖惩治靖江王先祖的事情联系了起来,指责靖江王居心叵测,意图为其祖上翻案。

    为祖上翻案,反对太祖高皇帝,这种莫须有的大帽子扣下来,让整个靖江王府上下顿时惶惶不安了起来。此前对于皇帝颁发的宗室法令的不满和怨气,突然之间就消失了。现在靖江王府上下只是想要撇清,这封上书和替祖先翻案无关。

    有韩、秦两藩的下场在前,靖江王府上下自然很明白,要是被崇祯抓住了把柄,他们的下场显然不会比韩、秦两藩好多少。比起现在的藩禄不足,被整个剥夺了封国显然更让他们感到畏惧。

    久不管事的靖江王朱履祜破天荒的把朱亨嘉找去,足足骂了他一个时辰,中气十足的样子,一点都看不出来此前朱履祜已经进入了风烛残年。

    骂过了朱亨嘉之后,也只是让恼怒的朱履祜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并不能解决靖江王府被四位藩王批判的问题。朱履祜不得不让人写了一篇辩解书,为自己辩解说明,他的上书并不是为先祖翻案,只是不忍心韩、秦两藩的下场,这其中也许有以讹传讹的事情,所以他才一时冲动的上了书。

    然而这篇辩解书刚刚发出,最新的大明时报又刊登了山东三藩和河南一些宗室的文章,同样是站在了朝廷的立场,对于靖江王府进行了批判。认为靖江王的上书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