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345章 海参崴镇守府的发展 (第2/3页)
五加、五味子、猕猴桃等植物资源。虽然它距离后金最近的据点宁古塔只有500余里,单两地之间地形复杂,大队人马难以穿越,因此海参崴镇守府很快就向皇帝表示可守,但需要在双城子和海参崴建立一条陆上通道。
在海参崴、庙街待了三年之后,赵承东终于对这片区域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这里的结冰期至少也有小半年,春季的化冰期是满地泥泞,初夏时节则是暴雨不停,只有夏秋之交的八、九月,才是适合狩猎和外出的季节,到了冬季又是寒风呼啸,雪满山林。
在这里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女真人,而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及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比如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潮湿闷热引起的瘟疫,还有夏天的蚊子、蚂蟥及各种昆虫,冬天的严寒和暴风雪。
可以说,在外东北没有一处坚固而干燥的住宅,是难以生存下去的。而不管是他们这些外来人还是本地土著,外出时只能借助于水路或是天然形成的河谷平原,没有人可以直接穿越密林山区,这和自杀没什么区别。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赵承东发觉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了,谁控制了外东北的河流,谁也就等于控制了这里。除非你的敌人能够从密林里砍伐出一条道路来,否则就得乖乖的顺着河流前进。
这也使得,在河流险要之处修建一处要塞,就能控制住附近整片的流域,并阻止后金军队在这一地区的行动。就好比后金军队建在这里的三姓城,就能够让拥有优势兵力的赵承东束手无策一样。
地理条件上的限制,使得这一地区的作战几乎都只能在冬季进行,远离后方的作战,又使得双方能够运用的兵力都不会太多,否则后勤就承受不了。何况密林和河谷地形,也不容许上万人的队伍展开作战。
这一仗打到这里,却难以攻下三姓城,让赵承东终于有了一丝退意。不过这也让他意识到,距离瓦伦堡近800里的伯力,也实在是一个不可丢弃的节点。循乌苏里江南下,伯力就能同双城子联通起来,那么海参崴和庙街在冬季就有了一条陆上通道。
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区域,就算是建立了一整条的防线。海参崴和庙街就不再是两个孤子,而是大明外东北边疆的南北支柱了。这一区域内的东海窝集部、瓦尔喀部及其他少数民族就都纳入到了海参崴镇守府的管制之下了。
就在赵承东坐在帐篷内烤火思考时,负责指挥围城的游击叶雷和百户楚尔科走进了帐篷,叶雷是一年前投效庙街的北山女真使鹿部一族族长,而百户楚尔科则是刚刚被海参崴镇守府招募来的土人。
两人一起走进来之后,叶雷倒是有模有样的向着赵承东行了一礼,而楚尔科却已经不客气的坐在了火堆边,脱下鞋子烤起了脚上湿漉漉的裹脚布来了。帐篷里顿时弥漫起了一股呛人的味道。
虽然楚尔科显得很是无礼,但是赵承东却仿佛什么都没有闻到一般的说道:“你们两人跑到我这里来,是出了什么变故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