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349章 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349章 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2/3页)

秩序产生了怀疑。

    衍圣公一案翻出的一系列孔府丑闻,和新学学者同理学家们之间的公开辩论,更是让燕京大学的学生们对圣人血脉和纲常伦理秩序大失所望,口口声声把仁义挂在嘴边的圣人血脉,真没想到私下里居然如此丑恶。

    衍圣公府对待佃户还不及农人对待自家的牲口,最让学生们嗤之以鼻的就是,掌握了衍圣公府权力的孔家人,对待血脉较为疏远的族人同样没讲什么亲亲之情,不仅拿着朝廷赏赐的祭田收入发放高利贷,还强迫还不起高利贷的族人卖出田宅子女以还债。

    燕京大学的年轻学生们因此对衍圣公府口诛笔伐,想要好好的清理一番孔府门户,以免玷污了圣人的名誉。但是那些道学家们却一个个跳了出来,打着为尊者讳的名头,试图掩盖掉衍圣公的案子。

    这些道学家的作为,使得燕京大学的学生们更为厌恶衍圣公府,连带着对于理学一脉也反感了起来。

    但是想要去除理学的牢笼,他们就需要另一套学术体系来取代理学对于儒学经典的解释,从而构建另一条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

    不过从两宋开始,直到明朝才彻底定型的理学体系,显然不是燕京大学的师生们可以轻易动摇的。其中的激进派,也不过是捡起了事功学派的思想,试图用王安石的:为天下国家之用。的实用主义,同新学提倡的自然科学相结合,从而取代空谈主义的性理学派。

    但是这条路也未必走得通,从王安石到南宋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最终事功主义还是败给了理学家们。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事功主义缺乏理学所具有的完整体系,自身便包含着不少自相矛盾的理念,想要把它整理出一套用于治国的学术体系,恐怕不是二、三代人能够完成的。

    不过这位苏长青新近刊登在大明时报上的《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倒仿佛给夏允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几年前的一君万民论,天意即是民意,到今日这篇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不但契合了孟子所言的民贵君轻思想,更是进一步把原来虚化的民众变成了有血肉的人民。

    夏允彝觉得,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未必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厘清了人民、士大夫、君主三者之间的权利界限,就能够以人民的名义自下而上的去监督和反对士大夫和君主的无限权力。

    就目前的大明来看,大明现在一切的乱象,就是在于人民毫无权利,但却负担了所有的责任;君王和士大夫们拥有着近乎无限的权力,但却不必负担任何义务。这就导致了,上层的权贵无法了解下层民众的苦痛,而下层民众却日益愤恨上层的权贵,只要有些许火星,就能燃烧起熊熊大火。

    虽然在崇祯登基之后,以改革政治和投资道路设施、水利工程、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暂时延缓了这场社会矛盾的爆发。不过夏允彝并不认为两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消失了,只要改革陷入停滞,或是社会生产陷入停顿,那么没有饭吃的民众终究还是会揭竿而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