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24章 来自欧洲的交流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24章 来自欧洲的交流 (第2/3页)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会举荐他成为正式的宫廷画师。”

    亚历山德罗听完通译转述的话语之后,立刻认真的看着对面的孙之獬说道:“请帮我告诉这位大人,就算是让我成为了宫廷画师,我画的每一幅作品,都应当支付单独的报酬给我,一副油画最低不得少于300荷兰盾。”

    对于这名斤斤计较的西洋画师,孙之獬心里颇有些不耐烦,不过想到如果能够在报纸上刊登出清晰而准确的皇帝画像,对于报社在政治宣传上的意义,他最终还是忍下了自己的厌恶感。

    “告诉他,只要他能够完成我的要求,那么今后向他*的每一幅油画,都可以单独进行定价。当然,他的油画作品价值多少,那就要看他的绘画水平了…”孙之獬含糊的答应着,不过心里却觉得,应当没有什么人会花150元请他花什么油画的,这个价格已经同大明顶尖画家的画作相去不远了。

    获得了孙之獬承诺的亚历山德罗心里非常高兴,在欧洲一位有名望的画家制作一件作品,大约在1000-3000荷兰盾,他的画作能够达到300荷兰盾,意味着在这里他终于踏进了画家的门槛,而不再是一名没有创造性的普通画师了。

    和亚历山德罗一样,从南欧各地招募来的数十名拥有特殊技艺的人才,正按照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才能分配到合适的地方上去。有的人带来了适合酿造红酒的葡萄品种,有的人则带来了欧洲啤酒花的改良品种和啤酒酿造法,也有人带来了美利奴绵羊的蓄养和羊毛加工工艺等。

    这些来自西方的良种和工艺,极大的促进了大明农科院对于农业的认识,也给了大明各工坊不少启示。不过科学文化的交流也是双向的,当大明吸收着来自欧洲的农业和科技发展结晶时,这些来到中国的欧洲人,也第一次了解了农科院对于农业技术研究的加速作用,认识到了什么叫做标准化生产,什么是大工业生产。

    虽然欧洲此时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工业化和工业革命,但随着大明不断扩大对于外界的交流,大明的工业化道路终究还是隐隐约约的为欧洲各国指明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应该来说,此时的大明在崇祯的推动之下,就像是一只刚刚从冬眠中清醒过来的巨熊。这只巨熊饥肠辘辘的从自己的窝里走了出来,第一次眺望着固有领地之外的森林,试图为自己寻找一块新的猎食之地。

    离开自己所熟悉的领地,进入陌生的森林猎食,对于大明各个阶层来说都是一场崭新的冒险。他们的敌人不再是熟悉的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南心怀异心的土司,而是远方不知名的土著和那些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但是,和旧有领地已经被瓜分的利益相比,陌生森林里则隐藏着众多无主的财富,只要谁先出手,谁就能抢先把这些财富揣入自己的怀中。在这些陌生森林中尚没有秩序可言,因此众人也不必担心获得的财富会被国内的权贵给夺走。

    在国内改革政策的压迫下,一些既得利益者也收敛了自己的行迹,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海外。不过其中最先醒悟过来的,还是大明的商人们。

    海外贸易的开放,日本讨伐战争的胜利,终于让商人们意识到,和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