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38章 和女真骑兵的偶遇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38章 和女真骑兵的偶遇 (第2/3页)

骑兵,另一队则去夺取浮桥。

    英俄尔岱很快看到,明军也分出一只部队去保护浮桥。在接下来的战斗里,他很快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判断出,这只明军骑兵应当是明军的精锐,差不多可以算是明军将领身边的家丁级别了。

    之所以刚刚能够让自己这方吃了一个小亏,主要还在于这只明军骑兵他见过的家丁更守纪律,没有一人自持武勇脱离团队追杀自己这边逃亡的骑兵,所以他们总是能够在局部战场形成人数的优势,依次击溃了自己这边的部队。

    当然这只骑兵也不是没有缺点的,随着明军的分兵,对方的团队作战能力明显开始下降了。他们不能再轻易的形成局部兵力的优势,且这只部队的战术也过于呆板,来来去去似乎只有一二个套路。

    英俄尔岱于是再次下令分兵,把队伍分成2、30人一队,6队人马将双方交战的战场扩大了一倍,引诱明军骑兵更为分散队形。

    当女真人从正面大队人马进攻,变成游骑骚扰之后,吴三桂立刻决定撤退了。在这样的夜色里,双方的弓箭都没什么准头,只能依赖于肉搏交战。

    凭借着日常训练的团体作战技艺,吴三桂倒是没什么担心的。凭借着这一营骑兵,他有足够的把握抵挡住对面没什么纪律的女真骑兵。

    但是一旦对方玩起骚扰游击的战术,人手不足的吴三桂有些吃不住了。和女真、蒙古人追求的全能型士兵不同,明军的军队已经开始对士兵作战能力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划分了。

    在崇祯的灌输下,大明的军队已经从依赖少数士兵的作战技能水准,变成了依赖于团队配合的作战机器。按照皇帝的说法,与其训练一支马战、步战皆能的部队,倒不如分别训练一支精于马战和一支精于步战的两只部队。

    过于培养一名精锐家丁,除了耗费惊人之外,没有5-10年的训练是完不成的。但如果只是把某一部分技艺训练到专业水准,那么不仅训练费用较低,且只要一、二年能成型了。

    虽然这样的军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和其他部队的配合下使用,但是低廉的训练费用,可以使得部队的损失在最短的时间内补充起来。而不像是戚家军和白杆兵一样,在浑河血战之后实力大损,戚家军甚至此断绝了传承。

    当然,这样的军队组织形式,也确保了新军更难以背叛朝廷。失去了总参谋部的指挥、后勤部门的物资供应、其他部队的配合,背叛的军队很难独立生存下去。

    因为这样的军队是以工业化思想为基础建立的战争机器,既然是机器也意味着,每个零件都是可以被取代的,而脱离了机器的零件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样的军队不是生产力落后的游牧和纯农业民族可以负担的。

    所以,看到对方改变了战术之后,吴三桂打消了同对方继续分兵作战的念头。而且天色也不早了,真要是拖到了天亮,让对方剩余的人马也围攻来,他们还真的要被留在汉江以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