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49章 如火如荼的朝鲜战争 (第2/3页)
这样的局面让黄台吉感到了棘手,后金军队打过汉江差不多已经是他心里的极限了。如果再往南去,部队就拉的太长了,一旦让明国水军截断了汉江,黄台吉就要担心自己这支军队的安危了。
事实上他并不认为这个时间是出征朝鲜的好时段,如果有的选的话,他更愿意把出征时间推迟到12月份,整个朝鲜的水路都上冻的时节,那样的话江河就不会成为后金军队的阻碍了。
比如那些逃入江华岛的朝鲜王室、两班贵族的家眷,就难以利用和大陆分隔的海峡阻止后金军队的进攻。就因为现在海上没有封冻,所以后金军队只能隔着海峡眺望对面的江华岛,坐观明军水师和朝鲜水师的船只护卫着江华岛。
但是为了获得今年朝鲜秋收的收获,黄台吉不得不提前南下,指望着从朝鲜人那里补贴军粮支出。但是州县府库的空虚,使得黄台吉和后金军队越来越难以保持与民不犯的作风了。
在远离黄台吉视线的地方,后金军队开始对两班贵族的庄园和朝鲜商人进行劫掠。虽然各州县府库空空如也,但是在这些两班贵族的庄园内,粮食却堆积如山。这些庄园也是林庆业无法搬走的粮库。
10月20日,乌真超哈部队带着8门红夷大炮抵达了汉阳。黄台吉于是再次命令一位朝鲜官员进入南汉山城,要求朝鲜王立即下山投降,否则他就要动用武力强攻了。
李倧听这位官员描述了红夷大炮的威力后,终于色变。他悄悄召对崔鸣吉,令其下山同黄台吉言和。
10月22日,崔鸣吉在汉阳昌德宫面见黄台吉,黄台吉向他提出了:出城投降﹑奉清为正朔﹑并将明朝所赐的印信等缴给清朝等十余项和议条件。
崔鸣吉带回的这些议和条件自然激怒了城内的主战派,甚至连李倧也担忧起自己出城后,后金若是反悔该怎么办的问题。
于是在金尚宪、沈器远等主战派的激烈抗争下,李倧又反悔暂停了议和。10月25日,因为李倧的反复无常,黄台吉终于下令军队开始进攻南汉山城。山路虽然艰险,但是后金军依然在10天内打到了南汉山城之下,将城外山道上的壁垒一一击破。
城内虽然还有一万余人马,但是*、粮食皆已经所剩无几,而后金军却又将红夷大炮运上了山头,瞄准了南汉山城城中。黄台吉这次将领议政金鎏派上了山,做最后一次劝说。
过去十日内女真人的饶勇,给城内的主战派官员们留下了极为震骇的印象。特别是当后金将红夷大炮架到了山头,直接瞄准城内的举动,终于让不少官员转变了立场,认为要先向后金屈膝以保全宗社为大。
金鎏向李倧哭诉道:“…事已急矣,不可不请和。”
大司谏尹煌也劝谏道:“殿下身系宗社,若是死于此地,则国家百姓又该怎么办…”
这些主战派官员的纷纷转向,终于压倒了还在期待明国援军的金尚宪、沈器远等人。李倧虽然对着群臣哭泣着:“三百年血诚事大,受恩深重,而一朝将为臣妾于讐虏,岂不痛哉?”但他很快就命令崔鸣吉前去和后金交涉投降的一干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