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99章 大约是信了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99章 大约是信了 (第3/3页)

但是等到他们抵达伯力之后,才发觉明军在乌苏里江右岸的图勒密山修建起了一座木石结构的城堡。乌苏里江的右岸除了江边的一小片平地外,其他地方都是山地和原始森林。图勒密山的明军堡垒,刚好控制了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汇处的平地。

    也是说,凭借着这座堡垒,明军将黑龙江下游河道及乌苏里江的下游都控制了起来。带队的后金将领穆尔察观察到,明军虽然在这里修建了堡垒,但是好在还没有全部完成,堡内驻扎的士兵不会超过两百人。

    虽然后金军队在地利处于劣势,但是在人数则占有着优势,且现在不将明军的堡垒攻下拆毁,来年明军的堡垒更难以攻下了。

    穆尔察的观察和判断都基本正确,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曾想到,堡垒的明军会这么坚韧。不管他如何绞尽脑汁,使用了什么样的进攻办法,后金军队也始终没能站这座明军堡垒的城头。

    当今年一月份明军的援军出现后,穆尔察不得不放弃了继续围困这座堡垒的计划,因为长时间的野外宿营,使得沈阳出来的八旗兵丁冻伤冻病了近一半,穆尔察意识到继续在这里僵持下去,他的军队倒是有被明军反击的危险。

    这两个接连传来的坏消息,令原本心情还算愉快的黄台吉心情顿时大坏。不管是虎尔哈人得到了明军武器的援助,还是伯力之战明军以少敌多时展露出来的勇气,都让黄台吉意识到,他印象那只由无能将领统帅的软弱明军正在迅速的消失,这对于后金来说绝不是一个好兆头。

    黄台吉虽然知道大明正在不断的恢复元气,但是他也清楚现在的后金除了等待之外,并无其他办法。

    不过黄台吉也并不是这么在沈阳城内干坐着的。天聪十年三月,有黑龙现于辽河,吐石碑于岸,随即腾空而去,岸边乡人因为好,便抬着石碑送到了沈阳城。

    经过馆一群儒生的研究,认为这石碑的四个石鼓字,正是“大清有德”四字。接着高鸿、范程及刚林、希福等人率馆成员向黄台吉劝进书,认为这是天授大任于黄台吉,汗王应当进皇帝位。

    代善、岳托等大小贝勒也立刻率满蒙大臣跟着了劝进书,黄台吉推辞了三次,于四月祭祀天地,宣布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但是黄台吉思考再三,最终并没有接受大臣们的劝进,还是保留了自己汗王的称号。

    消息传到北京之后,大明朝堂的官员们都极为震怒,认为黄台吉捏造天命,应当立刻派人前去沈阳问罪,并断绝同后金的一切联系。

    当日崇祯并没有立刻表态,在沉默了一日之后,他亲自写在大明时报批判了黄台吉掩耳盗铃的举动。章说道:“…这种跳大神一般的把戏,不管天下人信不信,我想黄台吉大约是信了。

    不过依靠这等小儿伎俩来愚弄后金百姓,后金的层人士诚可谓是黔驴技穷了。努尔哈赤还能用武力来掩盖后金内部的四分五裂,并用辽东汉人的血肉去欺骗女真一族,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是到了黄台吉这一代,居然已经沦落到要用谎言来愚弄本国的百姓了。古语云:胡人向无百年运。由此便可见一斑。对于这种自欺欺人的国家,大明又有什么可计较的…”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