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22章 西行战记一 (第2/3页)
儿伯克更是坚定了向明军投降的心思,对于这些哈密父老的上门,丁国栋自然不会摆出什么架子。他立刻丢下了手中的军务,出门迎接了这些前来犒军的哈密父老,并极力拉拢着这群人的首领默默特雅儿伯克。
再经过了一场宴请和密谈之后,默默特雅儿伯克顿时将城内的虚实和哈密的人口分布等情况一一告诉了丁国栋,并向他禀报了哈密想要重新回到大明版图之内的请求。丁国栋满口答应了默默特雅儿伯克提出的要求,并临时任命他为哈密长官,在总督带领大军抵达之前,由他来管理本地的民众。
十天之后,总督府参议樊一蘅跟随王世宠率领的一个半团抵达了哈密,对于丁国栋的当机立断,樊一蘅大为赞赏。他不仅以总督府参议的名义去掉了默默特雅儿头上的临时字样,并且也没有着急催促军队继续西进,而是和默默特雅儿巡视了哈密各地,提拔了数位深受当地民众信任的伯克担任治水官和司法官,这一举动极大的稳固了哈密百姓的心理,令哈密地方迅速成为了明军的后方。
当甘宁总督梅之焕带领主力抵达哈密城时,明军对于哈密的统治已经是深固不摇了。此时明军在哈密已经集结了整个二十一师团近八千人,还有3000多甘肃边军及1700余吐鲁番自卫军。由于有着哈密充盈的粮仓作为支撑,使得明军倒是不必长途跋涉运输粮食了。
而这个时候,也是哈密及吐鲁番一年中气候最为适宜的季节,不仅没有什么风沙,气温也极为舒适。因此梅之焕在哈密稍稍修整了下部队,便决定前往收复整个吐鲁番地区,他留下了参议吕大器和千余人马镇守哈密,并督建铁路延伸到哈密的工作。
此时从嘉峪关抵达哈密城的铁路只剩下了360余公里,按照每日铺设6-7公里铁轨的速度,入冬前后就能将铁路修到哈密城,那么嘉峪关到哈密的物资运输速度足以提高2-3倍,而成本却可下降至30%左右。因此这条铁路在梅之焕心中可比哈密城重要多了。
从哈密盆地边缘绿洲七角井、13间房向西,便是吐鲁番盆地。盆地北面就是高大的天山山脉,但是盆地里面还有两处东西向的低矮山脉,北为火焰山,低于900米;南为觉罗塔格山,约米;两者之间就是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绿洲了。
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山脉都是光秃秃的黄土岩石,倒是低沉下去的沟壑中反倒是长满了郁郁苍苍的林木,初次来到西域的明军官兵们,看到这样迥异于家乡的景象,简直以为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不过樊一蘅很快就找到了缘由,向官兵进行了宣传,打消了这些士兵们心中的疑虑。这里其实同哈密地区是一样的,因为气候干燥的缘故,只有河水流经的地区方才能够生长植被。而吐鲁番盆地的河水即便都在下沉的沟壑里,所以才会出现这样奇异的景象。
吐鲁番盆地内最大的三处绿洲,吐鲁番、辟展、托克逊,都位于盆地中部以北区域,辟展距离七角井200里,也是三处绿洲中最小的一处。明军进攻叶尔羌汗国的消息,早就由逃回的哈密阿奇木带了回来。
这位哈密阿奇木为了掩盖自己不战而逃的行径,向辟展守军恐吓说,明军的前锋足有五、六千人的规模,且个个凶恶无比,不向他们投降的村子直接就被明军给屠村了。只有六、七百老弱士兵的辟展守军顿时被吓坏了,本地区的精兵早就被调去了东部可汗麾下,正在攻打阿克苏等地,剩下的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