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32章 屯田西域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32章 屯田西域 (第2/3页)

预期的物资。天津、青岛、连云港等北方港口及横贯大明东西的铁路、公路,也极大的增强了物资从沿海运输到内陆的能力,为北方的旱情缓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然,光凭这样的救灾行动,并不能保证灾区灾民们能够全部获救,只不过是保证了这些灾区的人口不大批外逃,引起周边地区社会秩序的崩溃而已。连续两年的北方春季旱情,也让朝廷官员们意识到,也许在未来数年中,这种北旱南涝的情况将会成为常规状况。

    南方发大水,还可以通过兴修水利设施来缓解。但是北方连续大旱,水利设施能够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小了,除了一些地区可以用打井和抽水机配合,利用地下水浇灌外,许多地区连打井都打不出水来,只能勉强保住人畜饮水罢了。

    在这样的状况下,只能考虑进一步向外迁移人口,但是北方各大城市工业扩张的规模有限,并不能把灾民全部吸纳完毕,而宁夏及河套地区出现的鼠疫,又暂时中断了向这两地大规模移民垦殖的行动。

    这样一来,新收复的西域地区,就成为了接纳西北地区灾民拓殖的理想之地了。随着甘宁总督梅之焕传回的,对于哈密、巴里坤、吐鲁番等地的诸多情报,使得崇祯和内阁愈发重视起向这一地区移民的可行性研究了。

    崇祯十年润四月初一,朱由检在西苑精舍内召见了,主张招募灾民前往哈密屯田实边的兵部主事魏呈润。魏呈润是崇祯元年的进士,也可以说是崇祯登基时的第一任天子门生。不过他在政治倾向上,却更靠近黄道周、倪元璐等袁党。

    不过在朱由检看来,魏呈润还是有着塑造的可能性的。因此在见到了魏呈润后,他便直截了当的向他说道:“你之前上书建议,招募西北地区灾民前往哈密地区屯田实边,既能够解决西北地区的灾民问题,也能够让新近回归的哈密地区保持社会稳定,这个主张还是相当不错的。

    事实上,甘宁总督梅之焕也有这个意思。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地方广阔而人口稀少,且大多围绕着六城定居生活。但是只要能够对当地的水源加以利用,光是哈密、巴里坤、吐鲁番等东部盆地,就能迁居十万人口。

    西域自汉代时就已经是我中华之属国,到了唐代更是直接成为了中华之属地。此地既然已经收复,我们自然是要好生经营,不能再让它重新沦陷给蛮夷了。而想要让西域从此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之领土,人口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没有认同大明的人口,就不会有大明的土地。

    朕已经同总参谋部、内阁对你和梅之焕的建议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朝廷认为向西域地区移民实边乃是一项基本的国策。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将要向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三地迁移不少于十万人口。以确保该地区遇到入侵时拥有短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坚持到甘肃地区动员军队的完成。

    内阁和朕,都希望你能够担任东疆地区的屯田大使,掌管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三地的军民屯田事务及地方自卫军的建设。你有没有问题?”

    魏呈润能够上书朝廷,自然是想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