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59章 河北乡村的变化 (第2/3页)
大户的土地重新分给平头百姓。虽说现在不是直接发给大家手中,而是发给了公社,但这也已经是亘古未有的德政了。
毕竟公社里可没有如同孙管家这样的恶犬,由公社来出面接待官府的税吏和安排劳役,也比他们这些平头百姓独自去面对如狼似虎的官差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过去的日子相比,现在大家已经算是在天堂里了。大家伙唯恐官府来找自己的麻烦,哪里还能够主动去找官府的麻烦,岂不知官官相护吗。
现在大家就期待着一件事,希望这位把大家伙当人看的皇爷能够长命百岁,能够让大家多过上几天眼下的日子就好了。
只可惜读了两年书的大小子并不赞同他的想法,反而觉得他这个父亲太过悲观了,遇到事情总想着忍下来,这才让这些官吏得寸进尺,把朝廷的善政当做了给自家牟利的手段。只要有着朝廷的政策,就应该和这些官吏斗争下去,才能让他们有所收敛,骆家庄才不会回到从前的日子里。
刘富贵可说不过牙尖嘴利的大小子,觉得他是认了几个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趁着家里这两年有点积蓄,还是应该给他说一门媳妇,也好让他安下心来。
谁能想到,他刚透露出点口风,才17岁的大小子就干脆利落的报名投军去了。虽说刘富贵还记得老辈人说过,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是看着找上门来的官差,和带着一朵大红花游着庄子洋洋得意的大小子,他也不敢说什么反对的话语,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儿子离开了庄子。
不过幸好现在有邮局,虽然大小子参了军还能时常写信回来,从小儿子读的信中,似乎大小子在军中过的还不错,起码一周可以吃上三回肉,这可比庄子里的富裕户都强了。
而且军中除了衣物和日常用品发放外,还有零花钱发。大小子攒下了零花钱大多寄回了家,一定要供弟弟去读中学,说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刘富贵不懂什么叫出路,不过大小子在外面开阔了眼界,又拿钱回家,已经不能当他是一个小孩子了,这个家也能当上一半主了。在询问了小儿子的想法后,他终于决定让小儿子去县里上中学,今天正是送小儿子去县上的日子,这让他一宿没睡好。
这个世道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许多小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见见世面,或是去城内当学徒,或是报名参军,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家中老实耕田的。
而家里有姑娘的也越来越不愿意早早的把姑娘许出去了,以前家里有姑娘的都被视为赔钱货,巴不得早早嫁人也好少了一张口。但是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不管是收拾棉田还是进厂子做工,姑娘都不再是什么吃闲饭的了。
于是从前常见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姑娘,现在却是十八、九岁尚未出嫁的也是大把。四里八乡的媒婆,介绍起姑娘时,也常常将对方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当成了一个条件。也拜棉纺织业所赐,加上朝廷三番五次的严令,乡间溺杀女婴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就连刘富贵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不知不觉一锅烟将尽,刘富贵将烟锅在灰槽内磕了磕,这才起身穿好了棉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