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97章 杨嗣昌二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97章 杨嗣昌二 (第1/3页)

    杨嗣昌的视线虽然扫过了面前的文件,但是他的心思却没有完全放在崇祯所说的提议上。网诚然,以这种方式打入卫拉特部族的内部,用政治上的策略消化卫拉特部族,对于大明来说是一种代价极小的边疆拓展政策。

    但是杨嗣昌的志向却并不在此,他思前想后了许久,方才对着皇帝说道“陛下所言,的确是我大明打入北疆的一个好机会,但是臣以为,如今我大明之忧在内而不在外。

    如果不能梳理好内部的分歧,稳定住地方上的形势,即便我们能够掌握住卫拉特部和漠北蒙古,也一样会丢失这些地方的。

    今夏南京蝗灾。两京及山东、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海南皆有旱情和蝗情。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又有大水。湖南入冬以来大寒大冻,多地有冻死者。如果不是陛下自登基以来便大兴南北水利,则今年水旱之灾情必将严重数倍。

    臣以为,在这样的年景下,朝廷应将精力和资源用于国内,而不再是继续向外拓展,北疆之地,卫拉特及漠北诸部,待大明休养生息之后再做图谋也不迟啊,陛下何必于此时将力量用之于外,而令国内百姓不安呢?”

    对于杨嗣昌的执着,朱由检也有些头疼。虽说大明的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但这个时代的上层精英依旧没能总结出一套新的经济理念来。

    即便崇祯通过社会调查拼凑出了国富论,将资本的概念引入了大明,但是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他们依旧固执的把小农经济当做了社会稳定的基石,天然的厌恶重商主义对小农经济造成的破坏。

    这种厌恶不是出于自身的理性思考,而是他们从小培养出来的三观受到了新事物的挑战,让他们难以理解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网

    也许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敢于抛弃过往的旧观念和旧学问,投身到新时代的潮流中去,重新去塑造自己的三观。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既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好比有人从小信仰社会主义,服从了国家的分配在企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大半的人生。可突然之间,两代工人努力奋斗从无到有建设的工厂突然变成了资不抵债的国家负担,这些工人过去创造的价值一夜归零,而他们则被舆论攻击为一群被国家养活的米虫。

    人到中年而被下岗,过去在岗位上磨炼出来的技艺变成了一文不值的东西。这个时候要求他们和年轻人一样重新开始,按照新时代的观念从头学习生活,又有几人能够爬出这样的泥潭呢。

    王朝末世的改革之所以鲜有成功,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此。旧有的支持者因为改革而利益受损感到失落,而改革的受益者却依然还嫌弃改革的政策过于缓和,总想着能够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前进速度,将旧时代的一切都埋葬。

    推动改革的速度进程,就是在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走钢丝,每走一步都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也许大家都会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