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618章 余粮征集 (第2/3页)
家的基础,从而真正将蒙古诸部融入到了中国之内。
和吴有*谈了一日之后,朱由检的心情还是不错的。不过第二天一早当他看过了钱谦益带来的内阁会议记录后,脸色就有些不怎么好看了。
“昨日内阁讨论了半天,最终就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吗?把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放在国外,这就算是完事了?”
钱谦益来之前还是有点底气的,毕竟他反复思量了昨日众人讨论出来的解决办法,认为在当前的局面下应当不会再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但是现在被皇帝这么一质问,他心中又突然感到有些虚。
“臣昨日同众位阁臣仔细盘算,认为当下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约也只有如此了。至于运力不足的问题,臣等以为可以招募外国商船…”
朱由检摇着头打断了他说道:“招募外国商船能够解决运力问题?虽然近海地区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月距法指引航行,但是去岁大明往返日本的船只失事率仍有一成,往返南洋船只的失事率有一成半。
也就是说十艘运粮船就有可能有一艘出事,你们想要从海外购粮就必须加上十分之一的损耗率才行。另外,南洋诸国的稻米加工率并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加工出我们所需要的稻米数量,如果我们要更换成稻谷进行运输的话,运输量就要增加一倍。
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起码今年以内,我们即便在南洋诸国征购到了足够的粮食,也难以将它们全部运回国内来的。
另外,内阁作为大明最高的行政部门,怎么能够将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我们尚不能完全掌控的海外领地?如果你们在国内都无法把多余的粮食收集上来,又怎么能寄希望于国外领地上的那些官吏可以把当地的余粮征集上来?
或者说,如果海外粮食无法及时输入,内阁起码也该有一套备用的方案以控制灾区的局面吧?难道你们就打算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等待河南出了问题再去解决不成?”
对于皇帝的质问,钱谦益半响说不出话来了,沉默了许久才支支吾吾的回道:“可是臣昨日已经询问过户部和农业部大臣的意见,他们认为国内已经没有什么余粮可以挖掘了,只能依靠从南洋各地运粮回来填补这个缺口。
至于陛下对于海外粮食难以运回的担心,和河南等地灾区的管制问题,臣回去之后可以再和诸位阁臣商议,一定会给陛下一个详细的方略。不过,崇祯2、3年的时候,河南也乱过一阵子,当时也没掀起什么波浪来,臣以为今日大明的政局比崇祯2、3年要好的多,应当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来的。”
崇祯却不赞成钱谦益的侥幸心理,他不以为然的反驳道:“崇祯2、3年河南的形势如何能和今日相比,当日河南并不是没有粮食,而是士绅兼并土地太多,让河南百姓怨气满腹而已。当日朝廷站在百姓这边,打击了河南的土豪劣绅,是以这些土豪劣绅即便聚兵反抗朝廷,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罢了。
更何况,这些土豪劣绅向来不得人心,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胁迫本县本乡的乡民作乱尚可,想要跑到外县去,首先就会被外县的士绅民团给打回来。但是今日乃是河南全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