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662章 阿敏一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662章 阿敏一 (第3/3页)

录之内,基本上都是亲族或是同乡。正因为牛录内部有着血脉和乡土作为纽带,因此在战场上八旗军队自然要比明军坚韧耐战。

    不管是为了至亲报仇,还是为了保护亲人,同一牛录的满人都不会轻易溃散。而反观明军,在失去了严格的操练和充足的物资补给之后,本就被打乱了地域安排的普通明军,自然不会对身边的同伴有多少信心,往往是一点突破,就会全线溃散。

    但是,满人的八旗制度虽然带来了军心的凝固,却也有着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八旗内部盘根错节的关系,使得军队很难被调动去打一些硬仗。黄台吉登基之后,第一次出兵宁锦,就遇到过各旗将领不肯执行命令,逼的他不得不自己带头冲锋。

    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黄台吉一直在调整八旗内部的结构,并不断抓捕生女真人补充八旗新血,依靠这些生女真人打头阵去激发老八旗的血性。此外便是建立蒙汉八旗的仆从军,让满八旗作为督战力量出现在战场上。

    但是随着明人的布局,黄台吉的策略近乎破产。没有足够数目的生女真人掺入到八旗各牛录之中,黄台吉对于八旗的掌控就无法做到使臂使指,即便是他不断的提拔起底层的八旗子弟也不行。

    这并不是黄台吉的策略不行,而是沈阳无法应对明国的战略。而明国的这种战略,又是建立在明国近乎无限的物资供应的基础上的。没有足够的物资,明人就无法拉拢到这些深山老林中缺衣少食的索伦人。

    对于阿敏来说,当他被黄台吉用计软禁在自己府中时,他才想明白黄台吉对于四大贝勒共议朝政的制度有多么的憎恨,而黄台吉用来削弱自己在八旗中声望的计谋是什么。

    而年轻的崇祯,几乎从登基那一天开始,就明白了黄台吉的想法,并随手布下了应对的策略。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二年,黄台吉在沈阳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他距离北京却越来越远,这正是明人在战略上获胜的结果。

    阿敏无论怎么思考,都无法替黄台吉破除大明在战略布局上的优势。对于大明来说,只要满清无法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双方的实力对比将会取决于各自的国内建设速度。

    和汉人比建设,看看眼前这座乌兰巴托城就知道,满人不会有任何希望。自从汉人来到了这里,不仅建立起了这座城市,更是把它发展成为了一座活跃的贸易都市。更令人神奇的是,汉人居然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了土豆和白菜,让漠北的蒙古人第一次吃到了蔬菜。

    可是想要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连现在的阿敏都不知道应该进攻何处为好。唯一的选择大约是击破山海关,直接把京畿一带的工厂全部化为灰烬,否则即便满人能够从漠南草原绕道攻入山西,也是无法触动这个国家的心脏的。

    然而在山海关之外,满人还要先击破锦州-义州-朝阳-察罕浩特这一条防线,即便以阿敏最乐观的估计,黄台吉也必须要动员所有的力量,才有可能对这条防线造成全面的压力。但是这种输掉就要亡国灭种的赌博,八旗将士真的愿意跟着黄台吉下注吗?

    (.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