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762章 海外起波澜四 (第2/3页)
,那么从升龙府到广州就不必再走风险太大的海路。
大家都知道,海路行船虽然运量比陆路大的多,但是一到台风季节,出海就和赌博差不多。如果我们能够投资建成这条铁路,往来升龙府和广州就安全的多了,最起码今后我们往来国内就不必再冒险上船了。
而且一旦这条铁路开通,有些比较贵重的物产我们可以直接走铁路回国,不必再等候天气的变化,这对于我们加强两地之间的贸易是一个好消息。
此外,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去年总理衙门把造船厂分为了三级。年产800载重吨的船只为小型船厂;年产800-2000载重吨船只的为中型船厂;年产2000载重吨以上船只的是大型船厂。
根据总理衙门去年出的造船年鉴,从东洋到南洋,小型船厂约349家,国内和海外各邦所属的船厂比例是1:1;中型船厂82家,海外占约六成;大型船厂28家,国内占八成。小型船厂能制作百吨以下的船只,中型船厂能制作300-800吨之间的船只,大型船厂则主要制作千吨以上的船只。
拜这些年我国大力扶持造船业的政策,海内外各船厂的订单一直都是满满的,这些船厂修建的船只采用的都是新式造船法,也就是大量的使用金属构件,大约是每吨木材配0.6吨金属构件。
去年这些船厂一年下水的船只,好像是超过了22万吨,超过了我国国内商船总载重吨的八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随着造船业的继续扩张,使用与造船业的钢铁将会逐步增加,这又是一项极大的新兴市场。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越南的铁矿和煤矿是真正的聚宝盆…”
终于有人忍不住打断了他说道:“支持郑氏能够得到的回报,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义公不如说说,我们要如何帮郑氏解开这个局吧。若是解不开这个局,咱们还是得想想办法,另外找一个能够替代郑氏的不是?”
其余诸人也不由连连点头,附和着让陈上久说一说解开郑氏危局的办法,对于这一点陈上久似乎有成竹,他都没有沉思便直接开口说道:“对于郑氏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调兵返回升龙府,然后彻底镇压阮氏兄弟,只要郑氏能够以不大的代价守住升龙府,并击败阮氏兄弟,其他人也就不敢再轻易站出来挑战郑氏了。
毕竟现在除了阮氏兄弟这只刚刚崛起的势力,其他藩镇都是有家底的人,不会轻易拿自家的前途冒险。而各地起来反叛越南朝廷的乱民,除了阮氏兄弟之外都不过是不成气候的地方匪盗罢了。因此只要郑氏取得对于阮氏兄弟的大胜,这场遍及各地的越南农民暴动,很快就可以平息下去了。
对郑氏来说是大问题的调兵,对于我们来说却不过是简单之事。因为越南沿海的航运,现在就掌握在我们手中。陆路难行,我们就动用船只从海上走,这也不过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
真正麻烦的事在于,必须安抚广南阮氏不要借这个机会生事,发兵北上。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