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15章 黄台吉的焦虑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15章 黄台吉的焦虑 (第2/3页)

也未必能够消灭掉这些明人用财富收揽来的势力。

    而对于这些用财富收买过来的势力人口,明人会惋惜他们的损失吗?恐怕明人只会鼓掌叫好,这种作战方式不仅消耗了目前的敌人满清,也消除了那些可能取代满清崛起的边疆势力,从而让明人在一旁养精蓄锐的等待给大清最后一击。

    在黄台吉看来,如果再抱着小斧伐大树的征明策略不放,满人无疑就是在给自己挖掘墓穴。但如果改变策略寻找机会同明国决战,明人从锦州到漠北建立的这条防线,又成为了让满人难以逾越的鸿沟。集中满清的兵力并不是击破不了这道防线,但这条防线背后还有蒙古诸部,还有长城防线。

    以明军现在的战斗力,满人不可能同蒙古人在草原上长期捉迷藏,而想要深入长城防线之后的明国内地,他又极为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带着满人大军返回沈阳。现在的明国,可不是崇祯二年那个边防虚弱,主少国疑的明国。就算黄台吉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底下的贝勒、将士们也不会同意这样疯狂的计划,上一次绕道蓟州入关给八旗将士留下的可不是什么好印象。

    说到底,还是在于明国这十余年来的财富聚敛能力过于变态了。按照黄台吉的想法,明人这么不恤民力的搜刮财富以建设对大清的包围圈,国内早就应该民怨沸腾,四处烽火了。更别提这十余年中,明国还四处受灾,百姓怎么能够不反?

    但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明人这么压榨民间的财力,各地却始终保持着可控的社会秩序,而他这边不过照着明人的方式聚敛了一波财富,差点国内就要变天了,这实在是有些不讲理啊。

    自崇祯登基以来的这十余年,黄台吉自问也采取了足够的重视,对于明国的军事和政治动向的情报收集始终没有放松过。对于这位少年天子这十余年来的施政,他认为虽然有着足够的长进,但错误同样犯了不少,他认为对方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还是远不及自己的,虽然崇祯已经比其兄长强的多了。

    可是在经济上,黄台吉觉得自己连点评对方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崇祯颁发的许多经济政策,他连看都看不懂。不要说他了,就连内三院中那些颇有经济才能的汉官们,除了把崇祯的经济政策批为歪门邪道之外,就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经过了范永斗的逃亡事件之后,黄台吉不得不承认,明国玩的的确是歪门邪道。可他也实在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明国玩这样的歪门邪道就不会出问题,而大清不过玩了一两年,连主事的范永斗都逃跑了。

    黄台吉意识到,如果明国的国库能够继续支持把现在进行的改革继续下去,那么满人想要入关的希望,每过一天就会黯淡一分,最终大清就会被明国这样生生拖垮。

    一向沉得住气的黄台吉,面对这样的明清之间的僵持局面,不由感到越来越焦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