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内附遭暗算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11章 内附遭暗算 (第2/3页)

我杨家有图腾‘鲤鱼跳龙门’为证。”

    于是宋太祖赵匡胤龙心大悦:“杨氏父子济世良策,守土有功,乃靖边楷模。”爱卿,朕该如何赏赐尔等?”

    “不敢,诚心固守足矣。”杨正隆、杨正岩道。

    “今儿朕高兴,兵不刃血得地千里,得大封你们杨家罢。步城不足以代表诚州之地,就改称城步寨好了。”

    “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正岩兄弟磕头谢恩。

    不费吹灰之力,威服诚徽州等域外方国,大喜过望的宋太祖遂降旨,封杨正岩为诚州刺史,世袭父职,治诚州,封杨正隆为临州知州,治洞口。封杨正滔为湖耳、古州、柳州等处防御使,治湖耳。封杨正修为刺史,治城步,辖今绥宁、城步、新宁、武冈等峒寨。

    封杨正约为古州八万军民安抚使,治古州。封杨正款为洪州刺史,治洪州。封杨正绾为播州知州,居绥宁。封杨正嵩为防疆使,治防疆。封杨正权为太尉,治潭溪。封杨正俭为威胜将军,镇黔阳。

    宋太祖还追封杨再思为诚州刺史,赐爵英惠公、英惠侯,立杨英惠侯墓碑,嘉奖旌表,由朝廷赏赐兄弟绢帛回籍。从二世起,随官任职,散居十地。子孙开始与土著峒苗各族联姻融合。

    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总管府、军民总管府、都护府等地方政权。自三世起,杨再思后裔世袭土府的有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等,官民相通,地方升平,出现了空前盛世。朝廷思念杨氏治世之德,九次褒封杨再思为王侯,弘扬德范,赐庙供养。

    五溪地区各民族人们也纷纷建立庙宇,祭祀杨再思。至今仍然香火不断。后来南宋诗人陆游,到飞山庙祭拜,感于杨再思的忠心爱国,乃题飞山庙庙对联云: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日月。开辟王化路,宣仁布义壮山河。

    975年,赵光义通过“烛光斧影”政变,夺取了权杖,他的主要精力是和北面的辽国作战,夺取幽云十六州,也认为杨正岩的苗蛮领土乃“方外之国”,归顺大宋就够了,不屑用兵,故宋初杨正岩诚州之地为羁縻州,杨氏集团依旧据之。

    太平兴国四年(979),飞山蛮首领杨通蕴(杨正修之子)献土始内附。太平兴国五年(980),杨通宝(杨正岩之子)入贡,太宗皇帝命其为诚州刺史,继续做他的苗王。

    淳化二年(991),诚州刺史杨正岩复来贡,是岁政岩卒,以其子杨通盈继任知州事。

    庆历三年(1043),朝廷竟然下达了一条荒唐的命令到湖南路各军营,说“杀一蛮人,赏钱十千”,鼓励宋军多杀蛮人,并到处张贴告示。

    一些有正义感的官兵对朝廷的做法很是困惑,诚徽州之地早已归附大宋多年,蛮人也是大宋的子民,此举必然会引发局势动荡不安。

    一些贪财的将士则认为,有钱不拿算是白从军了,何况蛮人的守护神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