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6章 农工商并举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36章 农工商并举 (第2/3页)

:“想不到杨家军未雨绸缪,豢养战马藏于此山,本使佩服之极。”

    杨通文道:“急天下之所急,我杨家将素来不打无准备之战。”

    辛弃疾道:“将军所言极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若再辟东山为养马场,我大宋骑兵何愁无马焉?”

    “哈哈哈——”两人相视而笑。

    “东山马场之事,本使回潭州即修书,奏请圣上批准便是。”

    “有劳大人了。”……

    杨通文将带来的猪肉、羊肉、牛肉、蔬菜、水果分发给了将士们,守备校尉执意挽留杨通文、辛弃疾等吃了早晚饭再走,杨通文坚决推辞道:“我和辛大人还要去别处巡察,就不要麻烦了!”

    辛弃疾对二宝顶烽火台的守备将士非常满意,寻思道:若所有宋军部队都若此耳,大宋一统中原大有希望了。

    荆湖南路匪患虽然平息,但是经过多年兵灾,武备空虚的问题暴露无遗。辛弃疾在城步寨巡视后,对杨家将武装集团的军力、军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将组建地方特种部队的重任交给了杨通文。而后他上书朝廷,要求把这支还在筹措中的军队划归自己名下,不受其他官员的节制。

    朝廷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无理要求”-——这是典型的拥兵自重。但是,建功心切的辛弃疾看不懂朝廷的意思,他以为朝廷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才驳回他的建议。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就把朝廷的命令按下不发布,日夜亲自督促建军事宜,打算先斩后奏。

    在建营过程中,遇到了缺少瓦片的尴尬。辛弃疾当即下令到居民家里把盖沟的瓦取来建军营。有了杨通文的协助,百姓纷纷捐献瓦片。

    不到两日,瓦片就筹措完备。虽然辛弃疾到荆湖南路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早把湖南人“霸蛮”的功夫学到了家。他行事起来雷厉风行,精明干练,事后辛弃疾得到了孝宗皇帝的嘉奖,实际上却是多方得罪,四处树敌。

    地方官员嫉恨他敛财扰民,断了他们的财路,威胁到了他们的势力范围,时不时有人向朝廷打小报告,辛弃疾依然我行我素。

    连朝廷也开始对他放心不下了,万一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在朝内蔚然成风,国家岂不失控?更何况人心隔肚皮,如果某些人手握重兵而居心叵测怎么办?

    辛弃疾这样不谙世事大而化之的英雄为湖南官场所不能容,不少地方官员纷纷上书,朝廷大员也借机弹劾辛弃疾。当一个人不能与环境相融合的时候,就是时候离开了,在官场尤其如此。树大招风,颇有政绩的辛弃疾在荆湖南路看来是待不长久了。

    正当辛弃疾在荆湖南路羽翼已就之时,准备将飞虎军扩充、大干一场的时候,吏部一纸调令把他调到到江西,担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荆湖南路的官员们一个个幸灾乐祸,拍手称快,在他们看来,这是为朝廷也为湖南官场除去“一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